“三年任期要满了,郑大人应该会是第一个被提拔升官的进士。
”
长阳侯不置一词。
说是提拔,家中有人的,还是能走关系提拔。
只是看官位的大小,还有是虚职还是实职。
不过听说郑山辞有本事,长阳侯还是得意的抖了一下腿。
跟董大人聊了一些新奉县的事,越是了解就越觉得郑山辞是一个优秀的人。
长阳侯的面色凝重起来,他轻叹一声。
长阳侯想起第一次见到郑山辞的场景,还是一个有些青涩的年轻人。
带着澜意回门时不卑不亢的,还跟他下棋。
长阳侯当时看郑山辞何尝没有审视和轻视,只是把他当做没用的寒门进士,要靠着他们才能回京。
这孩子到新奉县去历练的几年,性子磨练好了,把自己的本事也亮出来了。
长阳侯有些欣慰,类似于父亲对儿子有出息的欣慰。
这样的欣慰,他只在虞长行身上感受过。
至于虞澜意,唉,不提也罢。
虞时言跟他没什么父子情分,很生分。
他回到侯府把从董大人口中知道的消息告诉给虞夫郎。
虞夫郎激动起来说道,“只要他们没事就好,我才不管什么政绩的,只要两个人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好,安全的从新奉县回到京城,回来陪在我身边。
”
长阳侯笑道,“现在你放心了吧,山辞是个有本事的。
”
虞夫郎擦了擦眼泪,“该担心的还不是担心,现在是放下心了。
明日你就去吏部走动,探一探情况。
”
“还早,现在青州的事刚完,我就去吏部巴巴的打探,这太明显了。
等过段日子,我立马去吏部打听。
”长阳侯讲道理。
“澜意吃了多少苦。
”虞夫郎想着自己的小哥儿。
“他能吃甚苦,你就别操心了。
”光是虞澜意那脾气,他能让自己吃什么苦。
只要人还活着,长阳侯就放心多了。
他想了想去吏部打听,可以先从吕侍郎入手,两家因为两个孩子的感情好,他们也时常走动。
这京城的官弯弯道道的,人情世故也多。
开春没几天,先是去青州的人受到了武明帝的赏赐,其次就是青州新奉县县令郑山辞,被武明帝在金銮殿上褒奖。
“几位爱卿的折子朕都看了……郑爱卿很好。
”武明帝让冯德宣旨。
长阳侯心中一滞,心里激动起来,他屏住呼吸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思尔才德兼备,勤勉政事,政绩卓著……朕今特封郑山辞为从五品户部员外郎……”
在大燕县令政绩优异者,可以晋升为知府、同知跟通判,有机会调任成京官,但这条路比较艰难。
京官身处中枢,更容易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能接触到更多的朝廷大事,更甚至能参与决策。
而地方官只是管着自己的地方,很难接触到皇帝。
皇帝是天下之主,权力的来源,所有官员都想成为京官,得到皇帝的赏识。
进士家里有关系的,可以把子侄从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
哪怕是长阳侯这样的家世,他也只能在郑山辞不犯错的情况下,把他调到京城来任一个虚职。
户部是六部中最抢手的部门,哪怕是从五品的员外郎这也是非常不易,这是大燕实实在在的实权部门。
正七品地方县令到从五品员外郎,已经跨越了三个官阶,还是从地方官直接变成了京官,又是户部,看来陛下很看重郑山辞,想把他放在户部培养。
叶云初抿着唇,脸上无悲无喜。
长阳侯心里笑开花了,面上还是一脸肃静。
虞长行倒是露出一丝笑,显出锋利的俊美。
下朝后,官员们纷纷来祝贺长阳侯。
“侯爷,郑大人这回是扬眉吐气了,陛下彻底记住他了。
”
一个官员感叹道,“郑大人真是年少有为,后生可畏啊。
”
翰林院的状元跟榜眼、探花还没晋升,这事被郑山辞抢了风头。
大燕有多少状元、榜眼跟探花的,能有出息的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
但一甲的路还是比寻常的进士走得更加顺坦一些。
譬如三年之后他们就可以很顺利的去六部做官,不必像二甲跟三甲进士一样闯破头想成为京官。
第97章终回京
长阳侯嘴上谦虚,“这都是陛下赏识。
”
等官员们各自散去,长阳侯回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