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第114节

首页
    办公处,挑眉笑起来。

     郑山辞的事传到朝中各处,翰林院的翰林也知道了。

    状元是从六品修撰,榜眼跟探花是正七品编修,他们要在翰林院历练三年。

    在这三年内他们修国史和起草一些文书,到六部观政,等着三年后进入六部任职。

     萧高阳听见很多翰林都在谈论郑山辞,他也听了一耳。

     “这郑山辞是三甲进士,连跨三个官阶变成户部员外郎了,听说是治瘟疫有功,再加上自身政绩过硬,让陛下直接下旨升官。

    ” “郑山辞是何许人,这般厉害。

    ” “这晋升的速度比前三甲还要顺。

    ”一个翰林语气泛着酸意。

    他是二甲进士,已经在翰林这个位置困了八年了,一直没有受到提拔。

    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官员的日子过得清贫,京城的物价高,房价更高,很多出身寒门,哪怕是乡绅跟书香门第的家里,在京城连房子都买不起。

    翰林表面上看着光鲜亮丽,实则生活拮据。

     “可不兴说这话,郑山辞是有真本事的人,现在他的官阶还比在坐的诸位高一些,往后见了他,还要拱手说郑大人好。

    ”一个翰林淡淡道。

     “萧大人,你怎么看?”有人看见萧高阳眼中一亮,萧高阳是跟郑山辞同届的,还是状元。

     “我还要向郑大人学习。

    ”萧高阳不露声色的笑了笑。

     众人见状元郎说话不露风,心中只觉没意思。

    萧高阳只拿着文书回到自己的工位上,整理文书,没去掺合这件事。

     下值后,萧高阳回到家中,父亲还为郑山辞的事安慰他。

    萧高阳淡笑,“父亲,我们在京城没有经历过蝗灾跟瘟疫,郑大人能保护这么多人,我只会觉得敬佩。

    但另一方面我也并不觉自己比他低微,若是我为地方官,也会拼尽全力护佑一方百姓。

    ” 萧大人听见自家儿子这般通透,挼着胡子笑,“不愧是我们萧家的麒麟儿。

    ” 待萧高阳走后,萧夫人看自家老爷还是笑着,她打趣说道,“你之前还说什么,怕阳儿心性不稳。

    你太小瞧他了。

    ” 萧高阳这边心绪平静,有很多人心绪都不平。

    比如庶常馆里的进士们。

    庶常馆是新进士学习深造的地方,被视为朝廷储才之地。

    每科进士殿试后,由翰林院开列新进士引见简选,每科进士择二十名左右,进馆学习三年。

    选中的进士被称为庶吉士,三年期满考试,优秀者留在翰林院或是朝廷做官,称为留馆;次者出为州县官,称之散馆。

     留在翰林院做庶吉士的一般是二甲进士,他们听闻郑山辞的事,神色不一。

     等教习下课后,几个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话,本是说着其他的话,但还是忍不住把话题绕到了郑山辞身上。

     “郑山辞这个名字好熟悉。

    ” “他不就是跟长阳侯那个……” 这么一说他们就想起来了。

     “他被陛下下旨褒奖了,还跨了三个官阶,一下子变成户部员外郎了。

    我们要说去六部任职也是正六品或是从六品这样的官职,还有可能在京城留不住。

    ” “留不住怕甚,你也跟郑山辞一样把政绩做好,到时候回到京城。

    ” 那位庶吉士苦笑,“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我家世不显,本事该是没那么大。

    ” “到时候等郑山辞进京后便知是人是鬼了。

    ” 有人对郑山辞产生恶意,说他都是靠岳家庇护混政绩的,还有人酸言酸语说,要是他有这么一个岳家,他也能做到。

     这边武明帝下旨后,这圣旨要从京城出发到新奉县去,足足要两个月余。

    这时的新奉县开始春种了,他们今年是种植药材,但由于去年遭灾后,他们还留了一半的地种植小麦。

    家家户户都有储粮的习惯,就连城中大户也让侍从们储备粮食,为了以防万一。

    他们新奉县没有遭多大的灾,岚县的下场历历在目,他们还是多做准备比较好。

     范平把药材的种子和一些花种运过来了,郑山辞招待的他。

     “郑大人,这是你们县衙要的东西。

    ”范平一手交货。

     郑山辞让户房的人清点货物,没有出错便给范平银票。

     范平把银票又用来买香水、辣酱跟烈酒。

    范平跟郑山辞闲聊几句,郑山辞说道,“以后范东家跟县衙里的人交易可以找丁大人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