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想,多年亲朋无一字,最后的日子里却能得如此一份赤诚之心。
薛王低头愣愣地看了看手里的木簪,他先前虽觉得不舍,却并不认为这是最后一面。
毕竟,日子还长,分别再久远,还能比人的一生更长吗?
可此时,握着那支木簪,他心里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只觉得眼前的人似乎准备要去很远的地方。
他想道别,想感谢,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惜别够了?”
颜知回头,见赵珩居然还面色不善地等在门外,于是急忙转身走出书房。
一行人浩浩荡荡往长乐宫门口走去,走到半途,赵珩忽然放慢脚步,跟在身后的颜知和宫女太监便也放慢了脚步。
赵珩不满,一把拽住颜知的手肘,让他与自己并肩行,用仅他们两人能听清的声音道:
“原来颜卿吃这一套啊。
这招叫,欲擒故纵么?”
颜知不带感情地看他一眼,他完全不指望赵珩会理解人世间的“人之常情”,更别说什么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了。
薛王至诚至善,哪里用了计策,这人实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陛下要试试这招么?”
若是赵珩来什么“欲擒故纵”,颜知会立刻教他什么叫“将计就计”,什么叫“纵虎归山”。
赵珩没想到颜知会如此尖锐,有些措手不及,仿佛被将了一军,气焰熄了下来。
“弱者才工于心计。
”赵珩缓缓道,“况且,算来算去,不过只得一支木簪。
一支木簪怎么够,朕得到的可远远不止……”
话虽这么说,赵珩看着他发髻上原本插着木簪的地方,还是觉得那地方空得他有点嫉妒。
第60章无关对错
赵珩当然认得那木簪。
这么多年来,每次看到颜知发间那支木簪,他都会记起初见的那一天,和那段过往。
所以当初明知下面的人遗漏了这木簪,赵珩也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初到青麓书院山脚下那一天,他在马车上往外看,便看见那支竹节木簪缠着少年的乌发,走路的时候,松松的发髻一跳一跳的,山野中的小鹿一样灵动。
问他叫什么名字。
他说自己的名字是笑逐颜开的颜,是乐天知命的知。
赵珩只知道自己最初对颜知并未上心,但现在想来,颜知一定从最开始就对他毫无好感。
所以哪怕是与他同坐一辆马车,一块吃顿饭都不愿意。
他一直深信两人走到现在这一步,全都是颜知性格上有缺陷造成的,他以为颜知对于感情不懂从容接受,也不会给予正面的回馈。
可方才见到的一幕却打破了他的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