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94】 酒肉王侯

首页
    练使姚凤二人领兵三万屯于定远,以为应援。

    何延锡为水军都督,统舰艇三百余艘,协同作战,这样一来,淮上军民百姓心下稍安,更有这寿春守将,寿州节度使刘仁赡,神气自若,澹然不惊,依旧与平日一般的指挥部队各处设防,四门巡察,加固城防设备,军民人等见了,情绪更是安定下来了。

    唐廷淮上官吏当然就把消息报回金陵,唐主李煜闻报,当然又是一场欢喜,免不了又是置酒赋诗,一番热闹。

     再说这李谷统领着大军,来到正阳镇,原来正阳镇这里是两国边界,是个三不管的地方,只有少量唐兵驻守,便领士兵驱赶那些唐兵,又派人就近砍伐树木,架设桥?,以便大军度淮。

    又派白延遇等四将各领二千人马前往六安、山口等地邀击唐兵,余下的人马由王彦率领,继续扫清外围,自己领着大军进袭寿春。

     无奈寿春守军布防严谨,上下齐心,将士用命,周军围攻城池,守军早已准备滚木石头弓箭对付,更加上城外有几股唐军,反从后面袭来,周军成了腹背受敌,形势十分被动,只有屯兵城下,不但攻不下城池,反倒夜夜提防唐军偷袭,毫无进展。

     那白延遇等进军六安,又因淮南地方河汊纵横,行动不便,而唐军河上战船甚为灵活,反倒显得周军处处被动。

    因此,经过几次接触,周军虽然仗着人多势众,占了些上风,但却无战果可言。

    李谷思量无计,便令白延遇等设法抢夺唐兵的舟船,组织自己的船队,另又将实情上报朝廷。

    周帝览报,见前方战事毫无进展,不免心中焦躁,正要打点御驾亲征,忽报枢密使郑仁诲昨夜病故。

     这郑仁诲历事二朝,乃朝廷栋梁,当年助先帝立业,功不可没。

    周帝得报,不免伤怀,亲自上门吊唁,洒泪尽哀。

    不料回到后宫,皇后符映云也因偶感风寒竟致卧床不起。

    此前皇后已经生了一位皇子,取名宗训,刚满两岁,已封为郑王。

    德妃映霞也于今春育一皇子,取名宗诲,因见皇后病情颇重,故德妃领着两个皇子,就在乾宁宫照看皇后,周帝见皇后病体颇重,夫妻情重,难免牵挂,只得暂缓亲征之议。

    这第一次巡视淮南,看看已成画饼。

     转眼冬残腊尽,又到新春,皇后病体也已痊愈,李谷屯兵寿昌城下,毫无进展,皇上南征之念又生。

    元宵刚过,周帝便下诏亲征淮南:令向训为东京留守,王朴为副留守,韩通为大内都侍卫。

    白重赞领兵五千先行屯驻颖上,李重进领兵一万前行先赴正阳关与李谷汇合。

    两日后,皇上亲帅四万御林军及赵烁等将领,徐徐进。

     这时,南唐派神武大将军刘彦贞为统帅,咸师朗为大将,领兵三万来援寿昌,兵至来远镇,探知李谷在正阳架设桥梁,便先遣部将领了三百艘船舰,五千水兵沿河而上,先行拆毁桥梁,以绝周军通道。

     这正是:昏昧君臣同误国,青史何事责红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