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探知唐军大至,忙召将佐商议道:“我军多是6军,无有舟船,不利水战。
我军渡河,全仗此桥,如今敌兵若毁我大桥,我前军将归无退路了,不若退守正阳保护桥梁,以待皇上到来再作定夺。
”
于是,一面修本飞奏皇上,一面把大军撤至大桥两岸。
周帝览奏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何故急于退军?”立即派中使前往制止退军,又遣李重进火进军淮上。
可等得周帝大军来到陈州时,李谷大军已撤至正阳了,同时又有奏折报道:
“敌舰甚众,皆乘流而进,河面甚宽,我军箭炮俱不能攻及,若一但桥梁被夺,则我方必军心动摇,故尔必须撤军……皇上车驾更切莫犯险渡河,万一道路为敌所断,凶险难测。
臣请陛下暂且驻跸陈州,俟李重进到来,与臣等共商对策,然后再奏皇上以候圣裁……再者,倘若臣等在此厉兵秣马,以待秋去冬来,哪时寿阳守军必然疲弊无备,再来攻之,必可一鼓而下……”
周帝览表,见李谷仍持退军之策,心甚不悦。
但犯险渡河,确又风险甚大,心下犹豫不决,也只好暂驻陈州,再思量对策。
且说那刘彦贞领兵来到淮上,闻得李谷已先行退军,心中大喜。
属下将校亦齐声贺道:“令公大军未到,敌寇已闻风而遁矣!”
彦贞听了,更是乐不可支,因见李谷大军已退至正阳,即便麾军浩浩荡荡直逼正阳,旌旗辎重,连绵数十里。
寿阳节度使刘仁赡,池州刺史张全约得悉,忙到军前劝阻,仁赡道:“明公大军未至而敌军先遁,是畏公之声威也。
惟是双方尚未交锋,底蕴未明,他是远道而来尚不急于求战,我方更应以静制动,静观其变,不宜先邀其战也。
”
彦贞笑道:“兵无常法,必出奇方可制胜。
如今敌兵闻风骤撤,军心正乱,我若乘势追袭,必可稳操胜算,二位又何必多疑哉。
”
二将仍再三劝谏,无奈彦贞一概不纳,只好告退而归。
仁赡摇头叹息道:“骄兵必败!如此急进,若与敌相交,必败无疑。
此军若败,寿州难保,我当为国尽忠与城共亡便了。
”说罢潸然泪下。
遂与张全约相约,各回本州,加固城防,以防周师来攻。
原来这刘彦贞本无实学,凭着多年来在官场厮混,贪墨搜刮,家资累万。
把这些不义之财不断的贿赂朝中权贵,冯延己,陈觉,魏岑等人受了他的贿,也是“得人钱财,与人消灾”,不断的在唐主李煜面前说他的好话,说他六韬三略,如何如何了得,就是前朝的李药师,郭子仪也不过如是。
李煜本是个糊涂人,听信他们的话,因此一迁二调,就让他当了个神武将军。
如今大权在握,统帅三军,正好耀武扬威,哪里还听得进刘仁赡,张全约的劝谏?只是水6并进,继续追赶周军。
再说那李重进闻得刘彦贞领着大队人马跟踪而来,勃然大怒道:“何物神武将军?分明是找死将军。
不把他杀个片甲不回,俺誓不姓李!”便请李谷带着本部人马,快艇三十艘,带备火箭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