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推,而是看完了剩下的所有画作。
剩下的画作表达也各有重心,分别为大脑和生/殖/器官。
而作为入口处“真赝品()?()”
判断的画作也依旧是同一个女人,而它们无一例外都不存在意识寄存。
眼睛、心脏、大脑、生/殖/器官。
分别对应四个出入口,其中“眼睛?()??。
?。
??()?()”
代表的出口是真品。
释千想到了那那句提示“爱的第一步,首先要付出()?
()?()”
就算不具备释千这样的观察能力,也能通过这道题目的提示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不免让释千觉得有点过于简单了。
如果不是第一关送分,那就是背后必有猫腻。
释千重新走回了半身像的那个入口,盯着画中人看。
对方的眼神时而有神、时而无神,似错觉又似画家表现出的技巧性灵动。
仔细看来,原来是因为眼瞳高光的位置会在不经意间移动。
“你好。
”
释千开口,画中人没有任何反应,高光在她的凝视下也不再移动位置。
旋即释千便反应过它只能“看”,也就是应该只具备眼睛的功能。
于是释千立刻调动织梦,对话框在画作前浮现。
眼前这个画中人一直在观察她,但却完全不主动暴露,甚至会回避“装死”,这看起来有点像是“画家”的同伙。
直接询问大概率会被忽视,想要得到回应,她必须以一句话戳中痛点。
猝不及防,难以回避。
短短两秒的沉思,从进入这栋房间起所获得的全部信息、线索、猜测都在脑中连点成线,一条条可能性被清晰梳理出来。
第一,画家和被画人是同伙,需要“解愿”的是二者的共同体。
第二,画家和被画人之间存在对立,但被画人也许是想帮助画家“解愿”。
第三,二者存在对立,但画家的“解愿”或许就和被画人相关,比如传统的复活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