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某日,明不详回报寺内灯油状况,哪处该补,哪处有缺。
了平拿了盒月饼道:“这月饼你拿去吧。
”
照往例,重大节庆时,少林四院八堂多收馈赠,这馈赠来自地方名门、江湖大派,亦有富贾之流,当然,不过图交情而已。
这馈赠依住持性格,处置方式不同。
了平初到正语堂,在人情上吃了不少苦头,于是将中秋馈赠尽数发给堂僧,借此笼络人心。
明不详却不接过,摇头道:“我师父说,礼物是债务,不能收。
”
子平奇道:“怎说?”
明不详道:“这礼物多半是有求而来,今日不还,明日也要还,自然是债务,不是礼物。
”
子平哈哈笑道:“人情世故,不就是你帮我一把,我拉你一下,偏生就这么多缘由。
听说正业堂的觉见师叔不收礼物,琢磨着也是跟你一样想法。
”
明不详说道:“住持认为不妥吗?”
子平道:“这礼物里头不只有因果,还有方便法门。
拒人于外,人家以后有事不敢找你,你有事也找不着人帮,不是麻烦吗?”
明不详道:“觉见住持从不找人帮忙。
”
“他是正僧,正业堂主掌刑罚,讲究的是铁面无私,自然可以不收馈赠。
正语堂要与人交际,大不相同。
”
明不详点点头,话锋一转,突问道:“住持为何来到少林?”
子平疑惑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明不详道:“以住持的才干,不在少林剃度,也能有一席之地。
”
“原来你是问我这个。
”子平笑道,“我是山西人,师父也是少林僧人,自然也加入少林了。
”
明不详点点头,又问:“弟子有个故友叫傅颖聪,也是山西人,山西人就非得加入少林吗?”
子平道:“那倒也不是,只是比加入华山强些。
华山名声不好,掌门又是世袭,总不若少林。
若要到武当,那就远了。
”
明不详问:“不是还有嵩山?”
子平道:“当道士跟当和尚也差不了多少。
再说,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