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5章

首页
    杜云瑟失笑,手指捏了捏秋华年鼓起的脸颊,“这样才对。

    ” …… 在襄平府城多留了几天后,秋华年和杜云瑟终于能回乡了,祝经诚和祝经纬兄弟来送,祝经诚苦留不得,只能让自家车夫赶着马车送他们回漳县。

     “秋公子莫要推辞,我家的马车位置宽敞,陈设也不是车局的车可比的,你大病初愈,怎能不顾惜身体,非受那舟车劳顿之苦?” “华哥儿,咱们红腐乳坊都合办起来了,就别见外了。

    ”祝经纬在一旁帮腔,“我家下人和马车都多的是,让他送你们慢慢回去,不用赶时间,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多舒服啊!” 秋华年只好接受了他们的好意,祝经诚方才听秋华年推辞时提到了地里的棉花,好奇问道,“秋公子真的在漳县种了棉花?” 祝家的生意中布料占了很大一宗,祝经诚对布料的一大原料棉花自然有所了解。

     辽州只有最偏南的一小片区域能种出棉花,产量还不怎么样,辽州商人要用棉花,都得去更南边采买。

     价格昂贵,多付出许多运输费用不说,赶上不好的年岁,还时常有市无价。

     比起整个裕朝庞大的需求量,南边那些产棉地的产量依旧太少了,棉花是重要的生存物资和战略物资,朝廷曾多次试图推广种植,但收效甚微。

     听见秋华年在比襄平府城还偏北的漳县种了棉花,祝经诚难免心生惊讶。

     “没错,今年第一次试着种,一共种了三亩,长势不错,应该可以丰收。

    ”秋华年大方道。

     如果换成旁人这么说,祝经诚只会当他在说大话。

     但秋华年之前已经在合办红腐乳坊一事上展现出足够的能力,祝经诚知道他不是无的放矢的轻狂人,心中快速转了几个弯。

     “秋公子能在漳县种出棉花,实乃家国之幸,等棉花丰产,我一定要去收购!” 祝经诚给秋华年拔高了几层,秋华年没说什么,只顺着他的话说,“那我就静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