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楚溪客费心了。
农把式们指导着屯田兵们如何晾晒谷粒,如何脱壳入库,如何保存稻种,一边指导一边感叹:“平川的天气真好啊,足足一个月都不见雨天,哪里需要担心稻子发霉哦!”
屯田兵们同样羡慕对方:“江南处处都是水田嗷?都不用挖渠引水的啊?岂不是顿顿都能吃上大米?”
总之是彼此羡慕,相处起来也愈加融洽。
农把式们还教给屯田兵一个连楚溪客都不知道的小窍门――
水稻收上一茬之后不要荒着,随便撒上一层红花草籽,既能防止杂草丛生,又能增添肥力。
“老话说得好,‘红花长一寸,抵得一层粪’,这草生下来就是报恩的,长在哪里,哪里的土地就受益。
”
稻田的空窗期其实很短,像占城稻这种生长迅速的品种,放在江南一年甚至可以收三季。
即便在平川,收完稻谷的地也不会闲着,秋季之后进入枯水期,还能种上油菜、菠菜、萝卜和大白菜。
就算水不退也没关系,那就种菖蒲,菖蒲喜水又耐寒,是最好的家兔草料,鸭子也爱吃。
农把式们随口一个小技巧,就让屯田兵们受益无穷,楚溪客偶尔听来一两句,也会认真地记到小本本上。
传播农具的事则由大司农负责。
不知道他是如何操作的,各州府收到图纸后,默契地没有提楚溪客的名字,只是十分一致地把打谷机和脱壳机命名为“平川机”。
不久后,楚溪客便收到了来自各地的稻谷种子、小麦种子和牧草种子。
大大小小的种子袋上,往往附带类似的话:“良田万顷,不如一穗垂头,遥拜殿下,静候佳音。
”
一时间,全大昭的农官们都在远远地望着平川,等待他们培育出更加高产、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