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恺臻。
说起黎恺臻,郑铭略微有一点印象。
其实郑铭如今年纪早就该成家立业了,虽然父母不怎么催,但也会着手操办,偶尔安排几场相亲什么的。
从前的时候,就有听到父母提及黎家的女儿。
两人年纪差太多,郑铭自以为不合适,理所当然没有后话。
而在知道徐跃禾的目的之后,这番尘封往事也被牵扯而出。
他听了徐跃禾的说法,简单调查了一下,才知道了黎家的事情,也是略感惊诧。
他先是诧异黎恺臻为什么不留在徽封,而是跑来这么个小地方工作,虽然调查有了解到是因为黎恺臻的后妈在这个地方。
可即使黎恺臻是和自己的后妈生活在一起,但也不妨碍她在徽封工作啊?
再者,黎恺臻现在是实习的阶段,虽然实习工资低是普遍现象,但在徽封情况怎么样肯定都要比久安好一点。
不过郑铭到底见多识广,想事情也通透,这也只是表面上摆着的情况。
就他了解的来看,家中企业分部部门到校招聘的时候,也不过只是招二十个实习生,而这二十个实习生里面到最后也只会是留下两个。
大企业对于员工筛查尤其是重中之重。
黎恺臻选修的又是国际贸易,只怕是竞争比这个还要激烈,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纵使黎恺臻能力优异,表现出众,可是做人事背景调查的时候,情况完全是一目了然。
这和有刑事污点不能考公是一个道理。
黎家出事得不光彩。
幸而还是当时的亏空足以抵押,不然恐怕就要沦落成为失信人员。
后来黎源又出了交通肇事,这些经历,每一条都能让黎恺臻暴露在人前的时候,需要承受莫大的压力。
更何况这一圈层,向来流行捧高踩低。
这样看来,黎恺臻没有选择留在徽封,其实还算是个不错的主意。
而且……郑铭看了她一眼,表情有些不落忍。
黎恺臻察觉到郑铭的目光,一脸蒙圈。
怎么说呢,其实黎恺臻的专业成绩着实一般,虽然说宣淮大学人才济济,她也不至于垫底,可是要想像上面说的那种情况,同专业同一个班级五六十个人就选二十个,二十个里面只会剩两个。
坦白来说,这样的竞争压力,不论黎家的背景,单说个人实力,黎恺臻的胜算就不大。
不过她不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