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汴京小面馆 第121节

首页
    毕竟他未来的新妇是市井中当街卖食的平民人家,还是个拖家带口、抛头露面的二嫁妇。

    择选这样出身的妻子,在士族之中实在少见,他的婚事自然也成了各家各族茶余饭后的谈资。

     连尚岸要回书院前夕,都被他阿娘唤来过问谢祁为何要娶平民女子,尚岸收拾着书箱,便问:“阿娘缘何要问我呢?” “你与谢九相厚,自然问你。

    ” “既然如此,阿娘定然知晓,我身为谢九的友人,便只会说维护谢九的话。

    阿娘又何必多问了呢?” 尚岸笑着抬起头来,“若是阿娘执意想听,我想或许是因为谢九是发自真心喜爱那沈娘子的吧?世人之情,多系于皮囊才情、门第富贵,但若是有一日,色衰才竭、门第倾颓、财富散尽,为了这些才结为夫妻的是否也要散了?所以,阿娘问我,我不知如何答,但我信谢九心意昭昭,不必再以金石为证了。

    ” 尚家大娘子听得失笑:“好好好,娘知道你的意思了,回头外头有人耻笑谢家,娘一定不掺和。

    行了吧?你连个心仪的女子都没有,说起这大道理还一套一套的。

    ” 但还是有不少守旧的人家人前人后嘲讽谢家失心疯,说谢家三年前跪下的膝盖再也立不起来了,为了能够苟延残喘下去,已放弃了长子,如今连次子的婚事也草草了之。

    更有些心怀两晋“王与马共天下”残梦之人,对此哀叹不已,认为自此以后,曾经最清贵辉煌的王谢都消散了啊,士族门阀或许再也无法回到曾经的荣光了。

     尚岸都懒得听那些话。

     五百多年前的事了,还拿出来说呢。

     真逗。

     谢家在这些流言蜚语中也很稳得住,自顾自筹备着六礼。

    尚岸也听闻了,谢家此次的聘礼甚至都是按照迎娶宗妇的礼法来预备的,不仅预备了金银首饰、锦缎田宅,甚至还寻人包了一艘大船去了临安、金陵、明州、泉州等地采买时新稀罕的舶来品压箱子。

     一般聘礼有个十二抬便算多了,但谢家似乎已经备了三十六抬了,甚至还没备完。

     尚岸出神时,宁奕已经整个人都猴在了谢祁身上。

    他两条腿夹在他腰间,死死挂在他身后,嘴里还不住地哀求: “我错了我错了,我口无遮拦、我头脑简单、我怎么会和你抢沈娘子呢?我是来加入你们……呸呸呸,谢九你别瞪我了,我真不胡说了,我都听你的! 求你了谢九,今儿你便带上我吧!听你念叨得我都饿了,我想吃鱼丸和鱼肉汤饼,这鱼丸指定是南边的做法,汴京城里不常见的,我都没吃过这道菜,想必是沈记新上市的吧?再叫秋毫切点儿瀌肉、脆笋来佐餐,吃完咱们再来点那个蛋奶千层酥,这样一顿晚食便像样了。

    ” 他勒着谢祁脖子不放,前后左右使劲地摇,恨不得把这些美味佳肴都从他身上摇下来似的。

     谢祁快被他勒死了,原本他为了遮脖子上的印,还特意在来书斋上学前换了身对襟立领的里衣,把扣子扣得紧紧的。

     被宁奕这样抱着脖子晃,更是喘不过气,他也没了脾气:”好了好了,走吧。

    ” “谢九你跟我的再生父母也没两样了!”宁奕欢呼雀跃地跳了下来,忙招呼上书童。

     谢祁闻言把人往外一推,一万分地嫌道:“我才不要你这样的傻儿。

    ” 孟三却贱兮兮地凑过来,勾住宁奕的膀子:“我倒愿意,你喊我一声爹,咸鱼管够。

    ” “呸,你少占我便宜。

    ” 谢祁带来的鱼丸和鱼面自然都是生的。

    鱼面是晒干的,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能保存很久。

    但鱼丸便要尽快现煮现吃了,因此沈渺之给谢祁装了一小兜,大概十几个,也料想到了他要与同舍的好友分享,这样煮一锅,一顿也就消耗完了。

     随着鱼丸一起放着的,还有蒜头、芹菜、生鸡蛋和葱。

    以及沈渺口述,谢父帮着抄写的“鱼丸汤饼详细烹煮步骤说明书”。

     几个五谷不勤的少年蹲在炉子前,尚岸拿着食单一句一句念,几人便依葫芦画瓢一步步做。

     “这是谢叔父的字吧?写得真好……”尚岸还欣赏了一下。

     宁奕捧着鱼丸,翻了个白眼,拍了他一下:“别光顾着看字了,你倒是说怎么做?” “取紫皮独头蒜,斫成沫,以釜焙之。

    ” “说人话。

    ” “蒜末爆香。

    ” 宁奕赶忙接过书童刚切碎的蒜末,一把扔进热油锅里,立刻便油星子四溅,吓得几人散开,隔着大老远用锅铲翻炒,但没一会儿蒜末便烧得焦黑粘底了。

     “完了,完了,烧焦了怎么办?” “重新再起一锅吧。

    ” “不成啊,不如不要蒜了,接下来做什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