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

首页
    勃发展的厂子,那几年效益并不理想。

     于是,厂里为了控制成本,逐渐开始减员,一批批在厂里待了大半辈子的工人们轮流着失业,还有很多顶班的青年也没有合适的岗位,成天无所事事。

     在当时这些人被戏称为“三无人员”,意思就是:无业、无收入、无保障。

     再加上林城以合金厂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这些“三无人员”们几乎没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没有本钱做生意,而且大多已经成家生子,拖家带口的,去外地也几乎不可能。

     有点技术的只好拉下脸皮,摆个修理摊,帮人修鞋、修自行车、修点小家电之类的,挣点不稳定的小钱,勉强能混上个温饱。

     并没有足够谋生技能的那拨人,贫困、寒冷、拮据,迅速挤占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剥去了他们仅剩的自尊。

     那种伤痛是很私人的,曾经的国企员工、天之骄子,现在却沦落到连明天的买菜钱都要担心。

     毕竟,人睁开眼睛,就是需要吃饭的。

     所有曾经的奖状、荣誉,这时候甚至都不如一张最低面值的钞票,那至少能换来两个馒头,一包酱菜。

     对于这样一群人,所有的有关梦想、希望这种字眼,都听起来太远太远,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温饱有所保障。

     摸索着摸索着,一地都是稀烂的生活。

     努力向前看,前方却只有一片迷雾。

     一部分人就在迷雾中走错了路。

     而这些迷路的人就是当时最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成为了搅动漩涡的暴风。

     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想吃、想爱、想拥有,却被社会无情的甩在了身后,只能生活在世界的背面,长久的匮乏感滋生了许多阴暗的情绪。

     这些最基础的的欲望,就逐渐酿成了林城的噩梦。

     —————— 1990,夏。

     烈日炎炎。

     一个皮肤黧黑,个头中等的精壮男人,右手捏着一把刷子,左手提着一个小桶,里面盛着满满的糨糊。

     他站在街道的墙边,张贴着牛皮癣一样的小广告。

     此时已经是八月末,接近中午时分,高温使得周围的热浪一波一波的涌来,把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个干热的大蒸笼。

     那男人穿着明显发黄的旧跨栏背心和墨蓝色的老式运动裤,没有带帽子之类的遮阳装备。

     他就这么暴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