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章

首页
    数起来,他们上一次见面,还是在祁纫夏十五岁读高一的时候,严格来讲,那甚至只是隔着车窗的匆匆一瞥,连对话都没有。

     “还没有恭喜你,现在发展得这么好。

    ”祁纫夏补上一句。

     谈铮将视线放向远处,淡淡地说:“那都是虚的。

    ” 祁纫夏以为他还有下文,耐心等了一会儿,事实却印证,他的感慨诚然只有那五个字,言简意赅的作风到底没变。

     他们从前的往来谈不上密切,再加上已有足足六年的毫无交集,乍一相见,能说的话似乎仅限于不痛不痒的问候和寒暄。

     祁纫夏不擅长引起话题,几度欲言又止,均没有成功,倒是谈铮识趣地说:“这是要回家?不妨我送你一程。

    ” “不用了,”祁纫夏婉言谢绝,“我住宿舍。

    你这车开到宿舍区……排场太大了。

    ” 谈铮也没坚持:“是我考虑不周。

    那你注意安全,记得往亮的路走。

    ” 简单告别之后,祁纫夏在原地静静目送谈铮的远去,直到尾灯拖曳出来的红色彻底不见,她才慢慢朝着学校南门走去。

     她刚才说了个谎。

     明天是星期日,按照惯例,她今晚是要回家的。

     谈铮的车走的是东门方向,那是学校的正门,一般社会车辆进出校园,都经由那里。

    祁纫夏走南门,那儿离公交站近,如果路上不堵,到家只要二十分钟。

     如无意外,他们不会相遇。

     祁纫夏本想借着这段路程静静心,但今晚的种种,却脱离她思想掌控似的浮现在眼前。

     无需多言,谈铮现在过得很好。

    宣讲会主持人的ppt上,谈铮的头衔不少,足见他这几年的成长。

     他在家中序齿第三,除了继承家业,还自己另外创办了公司,短短几年,风生水起。

     祁纫夏深叹。

     人与人的差别就是如此巨大。

    小时候相识又如何?他帮她在祁家解围过几次又如何?真一见面,连共同语言都寥寥。

     要不是今天的讲座,她根本不会见到他。

     经济学院到南门很近,转眼间,祁纫夏已经出了学校。

    公交站还有五六百米的距离,她再看一眼时间—— 还好,八点十分,离末班车停运还有好一会儿。

     沿途行道树稀疏,路灯昏黄。

    头顶一弯浅淡的月色,不见星星,只有不知飞向何处的夜间航班闪烁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