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113节

首页
    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错,让百姓有尊严地生活也没有错,让鱼肉百姓的权贵收到应该有的代价更没有错,这不仅是郑廷的期望,这也是宋允知的追求。

    只是。

    郑廷的手段比他偏激很多。

     世上需要郑廷这样的先行者,哪怕不能最终做出改变,至少也为之奋斗过,至少也给百姓心中留下一丝反抗的火种。

     宋允知是佩服他的,但是并不看好。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某一个或者某一群贵族造成的吗?不是。

    错的是贵族吗?也不是,错的是体.制。

    只要制度不变,永远都会有新贵族接过老贵族的权势地位,继续压迫百姓。

    世上没有绝对的平等,郑廷的理想在这个时代注定会失败。

     宋允知点到即止,在这种敏感的问题上也不敢多说,最后也只能隐晦暗示。

     郑廷默默地看完了信,在邓将军的好奇之下,将信团成了团,直接丢进了香炉中,他且独自在香炉前凝视许久,看着火光忽明忽暗,厚厚的手稿片刻之间就化为一缕青烟。

     邓将军还疑惑:“那个宋允知没说什么吧?” 郑廷迟疑了一瞬,自嘲地微微摇头。

     他不想多说,哪怕已经预料到自己的失败,可是被人这么直截了当地指出来,仍旧是当头棒喝。

    郑廷从未像此刻一样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失败,或许,宋允知是对的,贵族是杀不死的,错的也远远不只是贵族。

     他望着邓将军,望着营帐外的将军们,许久不曾回过神。

    这些人跟着他打天下,曾经立下赫赫战功。

    在郑廷眼里,他们是得力的下属,是处理政事的帮手,理应给他们加官进爵;但是在百姓们眼中,他们跟贵族也没有什么区别。

    只怕邓将军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贵,并且引以为傲。

     他杀了一批世家权贵,却又在无形中扶持起了另一批。

     他都在做什么? 有意义么? 他也是助纣为虐的那个人。

     郑廷苦笑一声,吐了一口气,回头对邓将军道:“启程吧。

    ” 邓将军还有些懵:“去,去哪儿?” 还要往后退吗? “回……”郑廷思索一番,轻扯嘴角,“回长安。

    ” 左右的侍从喜出望外,陛下总算是想清楚了。

    其实早就该撤兵了,继续待在这儿,除了耗费兵力没有任何作用。

     大军迅速规整撤退,光州军营很快都得知了这一好消息,高兴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警惕。

    这些齐国人异常狡猾,也拿捏不准他们究竟是不是故意退兵,然后想打个出其不意。

     反正不到最后一刻,他们都不能安下心来。

     宋允知命一小队前去盯梢,不近不远地跟在齐军后面,如果齐军想打一个回马枪,他们也能有时间应对。

    军营中也不能放松,起码这一个月都不能放松,等到郑廷跟王新真的回到长安,并且安分下来之后,光州才能从战时状态中解除。

     “大家辛苦一段时间,只要齐国不闹什么幺蛾子,战争就真的结束了。

    ” 尽管知道还要再撑一撑,但是听到这句话之后,众人还是欢呼了起来,胜利已经近在眼前了。

     等到宋允知安抚过后,谢霆也跟着他走到了营帐中,询问道:“咱们不需要乘胜追击吗?” 宋允知犹豫了一番,其实他也是想的,尤其齐国境内如今还不安分,起义暴.动时有发生,若是能前后夹击,郑廷肯定疲于应对。

    但是,宋允知不敢拿着十多万士兵的命去赌。

     他跟谢霆解释:“齐国这位皇帝有点邪性,百姓如今跟着闹事儿只是因为前线战事失利,加上又有咱们在中间煽风点火,可一旦郑廷退兵,百姓是否还愿意与他作对也不得而知,若是他再示弱一番,没准还能重新夺得民心,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 再等等吧,宋允知宁愿保守一点,先看齐国境内的动静再做打算。

     光州稳得住,林祁盛反而坐不住了。

    他临阵倒戈也算是立了功劳了,但是这份功劳其实不算什么跟他当初归顺齐国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当初了。

     若是两国就此收手,他的功劳就会大打折扣,去了夏国应该也不会得多高的官。

     他如此费心筹谋,他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小官就能打发的。

    既然光州按兵不动,那他来。

     林祁盛给建康城那点递了消息,毛遂自荐说要给齐国使点绊子。

    这信是必须要递过去的,否则自己白做了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