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他的小弟子才十二,会受到牵连吗?
陈素长叹了一声,一切都是个未知,但愿一切顺遂。
冯尚书虽然凶狠,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动作,宋允知一点儿也不怵他。
况且那位即便再生气,陛下的命令他却不敢不听。
等到数日后,太仆寺名下的马场还是按着宋允知说的方式来改造。
别的不好说,但是按上马蹄铁后,那些马确实跑得稳当了不少,这令太仆寺上下备受鼓舞。
有人还去问太仆寺卿,这好点子究竟谁想出来的,太仆寺旗一个“小”字刚说出来,忽然想到小神童说的要低调,遂改口:“小心隔墙有耳这种事情别问。
”
众人不明所以,怎么连问都不能问了?
养马这种事,想要看到切实的成效,少说还得几年才行。
宋允知忙过这一茬后才恍然得知,朝廷要开设武举了。
据传,京城最近涌入不少人,似乎都是前来参加武举的。
这可是夏国进驻江南以来的首次武举,虽然比不上科举引人注目,但也算是一场盛世了。
竞争如此激烈,寻常人若想得个名次简直是痴人说梦。
随春生急着报名,可他到现在也没得到家人的首肯,颇有些焦躁不安。
宋允知去燕国前,因为害怕武举提前开设自己赶不回来,特意拜托了秦阆去帮随春生游说随家人。
可惜失败了,随春生已经不指望谁能说通自家人了,他忽然起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要不,他直接求秦尚书或者三皇子,绕过自己家去参加武举,到时候来个先斩后奏!
他就不信了,若是自己得个名次,祖母他们还能打死自己?
第81章黑马夏国首次武举
夏朝武举除考身手外,还需“副之策略”,武试过后,另有文试。
不过文试跟科举又不同,基本不考经文,即便有也只是少数,考的多是兵法、策略方面。
若是全都通过的话,才会迎来最后一项,此项不需要考试,但却需要考察考生身材相貌、言语谈吐等。
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若想为官首先仪容仪表要过关,倘若相貌丑陋,还未到御前便先被筛下去了。
虽然残酷,但是这就是官场潜规则。
这就是个看脸的世界。
随春生自诩相貌堂堂、武力一流,他压根就不担心自己会被刷下去。
为了参加武举,随春生可谓是求爷爷告奶奶,先后求了秦尚书跟三皇子,就连丁点儿大的萧宝玄都被他求了一遍。
好在他跟宋允知求人还是有用的,众人瞒着随家,成功让这家伙去京畿的县城中应考。
不出意外,随春生果然通过了。
等到兵部省试之际,九月将近,国子监刚好放了授衣假。
今秋考试多,除了武举更有乡试,沈渊、冯子归等人都打算参加此次乡试,至于武举,整个国子监也就只有随春生这家伙偷偷报了名。
只有一个,所以最受瞩目。
三皇子听闻坊间还有赌坊私下押注,赌谁能摘得武状元的桂冠。
京城里头有两家武将之子势头都挺大,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得是那位来自襄阳的年轻后生,名叫赵奉,今年不过二十来岁。
据说襄阳知府慧眼识人,探案时一眼瞧中当时还是农户子的赵奉,并将其带在身边加以教导。
此人力大无穷,擅兵擅骑,又有襄阳知府保举,在襄阳一带名声极大,有不少人都押到了他头上。
三皇子便拿这位赵奉刺激随春生:起刘留巫灵拔吧耳五“瞧瞧人家,简直一呼百应,再瞧瞧你,根本无人问津!”
随春生听着不痛快,犟嘴道:“他们只是不知道我也参加武举了。
”
三皇子扎心:“他们即便知道了也不会投给你。
”
随春生是瞒着家里人偷偷参加的,并不想让旁人知道。
加上多年来随春生一直待在国子监,武力不显,旁人怎么可能会注意到他?不少随家在朝中的同僚甚至都想不起来随春生是哪一号人。
随春生气不过,强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