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章

首页
     赵政薄唇轻启,轻飘飘地吐出两个字:“没死。

    ” 王绾道:“太医徐咨说还能救治,我们出发的时候,春平君的伤口已经止血。

    ” 据王绾介绍:赵王早年立过一个太子,去黄泉报到了。

    后来就没有再立太子。

     诸位公子之中,春平君最得赵王的宠爱,他品貌出众,礼贤下士,被文武百官视作赵国未来的希望。

    比如名将廉颇,他就比较欣赏春平君。

    相比之下,赵王的另一个嫡子——公子偃,整日和邯郸倡(青楼的倡女邯郸姬)厮混,吊儿郎当,一点正事都不做,风评奇差无比。

     话说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卒以后,赵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还出现了经济大萧条。

    燕国的丞相栗腹出使赵国,发现邯郸街头的青壮年男子非常少,一眼望过去,都是老弱妇孺,以及半大的少年。

     栗腹回到燕国,就极力劝说燕王1——赵国现在非常疲敝虚弱,青壮年都死在长平之战,他们的遗孤还来不及长大,已经没多少精锐士兵可以调用了,抓住机会去打赵国,肯定赢。

     燕王也渴望开疆拓土,加上大多数公卿都赞同,于是燕王让栗腹领兵,攻打赵国。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自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赵国的军事实力其实一点也不弱,只是国库空虚,既缺钱又缺粮,支撑不起大规模的军队长期作战,但一个能跟秦国打得有来有往的诸侯国,能弱到哪里去? 所以当燕国的丞相栗腹领兵来袭的时候,赵国上下一点都不慌,以廉颇为首的赵国将领不怕和燕国打仗,就担心打着打着,秦国跑来横插一脚。

    于是赵国和秦国达成和平友好协议,再次交换了质子。

    始皇崽崽就是这个时期踏上归秦之路的,因为有人替他去当质子。

     赵王本来想把公子偃送到秦国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