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周青臣的嗓音隔着车帘传进来:“镐池君,用不用属下随侍?”
周青臣这是问赵琨是否需要他陪着一起坐车。
往常都是终黎辛,或者甘罗陪伴左右。
今天这两位都不在。
赵琨才七岁,正是好奇心超强、需要看护的年纪,他对秦国百姓吃什么、用什么洗头、怎么服徭役等各种事情都感兴趣,就连捉野兔、掏鸟蛋、捅蜂窝、偷吃酒糟之类的事都能听得兴致盎然,人又好伺候,陪他坐车绝对是个美差。
周青臣就陪过一回,说起小时候不喜欢习武,跟着先生勉强认字以后,就想读书。
但是家里没有书,所有典籍都被王室、世卿、官宦、士族、豪绅收藏。
于是周青臣就跑去给县令的儿子当跟班,替他背锅挨揍,终于借到半卷《论语》,必须在三天之内抄完还回去才行。
然而,周青臣一问笔墨的价钱,发现自家根本买不起——咸阳西市一块最普通的墨,价钱相当于他家几个月的生活费。
上等的香墨,配方绝密,制作周期超过一年,更是价比黄金。
于是他自己削了竹简,用小刀刻字。
赵琨听了,直接送他全套的《论语》。
他读了半部《论语》之后,得到一位齐国老儒生的赏识,收入门墙,现在已经算是儒家弟子了。
周青臣有些期待地望着车厢。
贴在咽喉处的剑又用了几分力,赵琨体会到了冷兵器特有的森寒。
他一动也不敢动,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异常,说:“不必了。
”
周青臣又问:“是去封地,还是回宫?属下已经安排了人去摘杨梅。
”
赵琨听见自己的心跳加快,呼吸声在车厢中变粗拉长,这是神经过度紧绷产生的应激反应。
反观身后那个挟持他的刺客就要随意许多,好整以暇地贴在他的耳边,悄悄地说:“有劳镐池君送我一程,去渭水渡口。
”
渭水从潼关流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