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欲言又止。
泰始帝其实也没想要有答案,他恍惚想起最初的那几年,在博士教导下的齐王,所修的都是十三经,而后因为疯病无心向学。
如今倒是恢复了,可也没提继续读书的事情,连府上的亲王傅都是挂名,也就是根本没人教齐王读书。
那番言论,以她的学识恐怕说不出来。
魏王、晋王在两馆中读书,跟学士多有牵涉。
如果高素之也去弘文、崇文二馆——泰始帝念头乍起,很快就又将它按了下去。
高素之这两年声名鹊起,再放入二馆中与文臣走得太近,恐怕不好。
离宫的高素之心情不错,只要泰始帝没催促她拿出金丹就好。
炉子里炼制的哪里是金丹啊,都是她的心头宝,怎么可以示人?
至于跟泰始帝说的那番话,以高素之的学识的确讲不出来,可没关系,她有个博览群书、涉猎甚广的王妃啊!
秋日丰收之季,朝堂内外的氛围还算是好。
泰始帝虽然在上朝事上有所懈怠,可也没到十天半月不露脸的程度。
他对丹药兴趣甚多,也没忘记了问秋日的收成,毕竟这是给他名声贴金的事,他想做的还是名垂千古的明君。
土豆、红薯之类的食物,在一开始因为产量的问题,没能向着大齐境内推开,可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培育,粮种已经在关中地带传开,并且向着外地蔓延。
“说起来,等下回藩属国来朝贡的时候,他们的人也该从商人的手里拿到红薯、土豆了吧?”高素之朝着王映霜眨了眨眼,说道。
年初就是靠着那些使臣对新奇粮食的陌生,许下了“空头支票”,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回国去。
只要有商道在,什么东西都能流通。
玻璃的技术她能握在手中,因为一开始就是少部分人知道,但粮食不行,它的种植方式最好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