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感情用事的话。
杜厂长这次提出的问题的确合理,就算要增加发动机生产线,不对外销售,也得等设计新的款式车辆,能用的上这款发动机才对。
真要用在三轮货车上,说实在的,可能成本还降了,毕竟生产一台发动机比买柴油发动机便宜,但要是自己生产的发动机能卖一千五甚至更多呢。
这成本算法就不一样了。
杜厂长听到张主任的话,当场有些尬了。
主要是太精准打脸了,这边谈论发动机,电话里要的就是发动机。
可汽车厂也就发动机有库存,不谈这个谈什么,谈减震器和方向助力泵嘛,人家红旗汽车厂也要了。
红旗车现在生产出来,都是给重要人物坐的。
这可不光是采购的意思,而是一种认可,可怎么突然就认可了呢。
因为罗成的原因,想主要是自产自用,这发动机生产出来,也没刻意宣传过,红旗汽车厂怎么就知道的,并且还要求采购。
“张主任,刚才打电话来的是红旗汽车厂,他们要求计划性采购我们厂的发动机,减震器和方向助力泵。
甚至都知道我们厂在生产六档变速器,也要派人来参观学习。
”
再如何尴尬,杜永康该说的还是要说,刚才的建议就当他放屁了。
但奇怪的是,发动机还好说,毕竟流露出去过几台,还送了几台去轧钢厂,让帮忙出口。
罗成还惦记大米呢,这有大米呀,其他福利什么都好说,换就是了。
可这变速器,哪怕杜厂长刚来并不久,也知道罗成连出口的意思都没有。
因为生产线要进口才能加工的出精密点的厚齿轮,一条生产线,产量还不高的情况下,适当在方块车2.0产量没起来的时候库存点也没啥。
但红旗汽车厂怎么知道的消息,这方块车2.0因为玻璃的事情,都没彻底组装完成投放到市面上去呢。
不过别去管别人怎么知道变速器的事情,这次的合作对象可是红旗汽车厂呀。
能跟红旗汽车厂合作,在国内就等于是对产品背书,人家以后要问质量性能如何,直接说红旗汽车厂都用我们厂的产品,你说能差嘛。
所以听到杜厂长说的事情后,开会的人都高兴了起来,工厂是大家庭,工厂发展的好,大家都开心。
还没来得及提议中午内部庆祝一下,电话铃声又响了。
能打到副厂长办公室的,其实一般事情也不小,而且一般也跟生产有关系。
第253章直接开口要
电话是轧钢厂打来的,罗成这个甩手掌柜当的,因为不了解出口的流程和去哪里展示产品,想出口东西罗成都找轧钢从厂的陈主任帮忙。
而陈主任不但热心,而且货款都能直接算轧钢厂头上。
也就是说,哪怕是出口的订单,货交给轧钢厂就算完事了,别管货品有没有出境,钱反正到日子直接问轧钢厂要。
说好的粮食,直接给批条去粮站领。
轧钢厂这边其实也是上面授意的,不管是军区还是地方,其实跟更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
因为罗成只是要了自留金的额度粮食,至于这产品被其他国家看中,到底怎么操作的,汽车厂也不插手。
要知道给朝鲜的叉车是亏了,白送的,就为了堵嘴。
给苏联的可没少要,虽然是抵账,但也意味着要少还苏联几十万块钱的食物和矿产。
而出口给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叉车,说实话,便宜占的都有点于心不忍。
除了换粮食之外,肉类没少要,都是牛肉,还有奶粉和一些其他产品。
而给汽车厂的,不过是一些粮食,至于金钱,给了汽车厂又如何,给的都是人民币,不用掉到了嫉妒就要上缴利润的百分之多少,剩余的留在企业继续发展。
当然了,在汽车厂,就不存在有利润在账户上。
但也没关系,钱花出去了,用在其他地方,其他地方就会产生利润,谁交不是交。
上面既然允许这样操作,就不怕你折腾,但你瞎折腾出现产量过剩啥的,那就是你厂长的责任了。
日本要买中国的发动机,这对于国人来说真是天方夜谭。
但轧钢厂那边打来的电话就是如此,要一百台,因为不知道汽车厂目前发动机的生产情况,要求是尽快生产制造,离过年没多少天了,加上出境产品要运输和在其他地方报备,希望汽车厂最好是在十天内交货。
日本是战败国,也是中国去侵略国,但哪怕有仇恨,在亚洲地区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日本工业技术和设备都是领先的地位。
日本竟然要买中国产的发动机,对于工业领域不是很了解的杜永康其实很震惊的。
而一百台发动机的话,库存好像就够,除了现在停放在围墙边上的一排方块车2.0用了新式发动机,其他的发动机都放在发动机成品仓库里。
有日本的订单和红旗汽车厂要来签协议的事情,杜永康也没心思在会议上再聊一些工厂里的琐事了。
这发动机生产线添加的事情,不但要按照罗成说的来办,恐怕还要加急。
会议后,副厂长就直接去找罗成了,把订单的事情说了一下。
而罗成听到后,对于红旗汽车厂下单的事情没啥关心的,对方再牛又如何,罗成又不稀罕依靠发动机挣他们厂的钱。
就算不出口,罗成其实在内心也是有计划的,生产发动机,不可能一直只生产四缸的。
在没有涡轮增压的情况下,要想提升马力,就只能依靠增加油耗提升动力了。
而六缸八缸的早晚要生产。
现在工厂里的机械工程师已经在罗成的要求下,尝试利用气压制动改良冲压机。
让冲压机变的轻便,好灵活操作。
那些弧形的车壳现在不去碰,但方块车2.0和普通四方车型轿车(早期桑塔纳),不相信不能直接冲压成型,再不行,就铁皮用薄一点。
不得不说的是,这年代不管什么车,车身的铁皮是真厚。
后世的车,打着环保节能省油的口号,说车子重量轻了就节能了,车身薄的不能再薄了。
一发生车祸,就是稀碎。
而现在,因为材料密度工艺问题,任性不足,要解决这问题得材料专家和提升冶炼技术才行。
后世各种型号钢材,也是通过不断研究和冶炼弄出来的。
国内缺人才,但国内目前这样的薪资制度,就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一直有海外人才,国人又不是真的天生比外国人笨。
爱国的人才你可以用情怀,用大义,讲奉献召唤回国。
但出了国有技术却也习惯于享受的人,他们不愿意接受什么牺牲和奉献精神怎么办。
别说国内没钱了,有钱这口子也不能开,这口子一开,其他有能力在国内的人才怎么办。
所以很长一段时期,国内讲究的是培养自己的人才。
从来就没有听说国家要花多少钱去把人才招回来。
但对于外国人又不一样了,批了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就跳出了国内规定的薪资界限。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国力不行,国人又患寡不患均。
你只要对某些人特殊照顾,其他人感觉跟那些人能力差不多的,待遇却天差地别,就会抗议。
说引进人才,谈何容易,现有的人才就不是人才呀。
后世黑人留学,补助拿到手软,为什么自己国人能力却不弱,还要自掏腰包。
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