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第113节

首页
    说话。

    但招出身有问题的人,比招农村人更艰难。

     罗成询问了一下刘科长,既然没有文条规定不能招出身有问题人,但有没有办法把这样的人招进厂里。

     有,但刘科长建议罗成别那么做,那就是成为他们的担保人。

    以后一旦出现任何问题,罗成也是要负责的。

    看罗成还在犹豫,刘科长想了想,再告诉了罗成一个消息,据说四九城那边风声紧,让罗成别乱来,这消息可是地方单位的人事科传来的。

     该知道的罗成也清楚了,让刘科长先回去忙自己的事情,然后再望向胡老师。

    胡平内心其他也在期待着罗成的答复,罗成找人事科的人来询问,他其实也明白自己家里的情况。

    而且留在天户那样的大城市,还不如在义安这样的小城市更安稳。

     要知道胡平真的来这边,可能连大学老师都当不了,他在天户那边当老师,那也是当老师的时候,上面政策还宽松,也需要他们这种有特长文化的人。

    现在只要罗成答应他的要求,他哪怕当一个小学老师都愿意,要知道小学老师等于是初级教员,跟大学老师高级教员的职位是天差地别。

    工资可能就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其他福利也一样会少很多。

     “胡老师,你这情况的确有些特殊,但是~~,也不是不行。

    我说几个条件,你看行不行。

    ” “罗厂长,你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肯定答应。

    ” 胡平有些激动,一开始听罗成说他情况特殊,还以为跟以前一样,说无能为力给拒绝。

    他其实早就知道他们这种身份的人,要在这时代生存有多么艰难了。

    如果不是他能力强,能当个大学老师,专业也是国内稀缺的,否则早就面临着去偏远地方开荒之类的了。

     罗成想了想,也只能先小人后君子了。

    刘科长刚才说了,这担保的话,可以申请担保,也可以申请解除担保。

    一但发现有问题,申请解除就行了,当然了,申请接触的话,也要对应的反应问题,为什么解除。

     对于胡平,罗成开出的条件,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取保候审,并且附加老赖条约。

     一是住的地方,必须住厂里的职工楼。

    第二,哪怕请假休息,也不得离开义安,去乡下和县城都不行。

    第三,他的子女就算在义安这边交朋友,也得汇报,不得交乱七八糟的朋友。

    第四~~~。

     罗成反正是能想到的都想了,最后都加了一条是随时会补充新条款。

    说实话,就是对他们进行各种就监管。

    不得不防,因为这年代你看报纸就知道,单纯只是出身不好没啥,担保就担保了,可一旦某些人有价值了,就容易被人发展成tw。

     要让胡老师的家人有工作有好生活,就需要有人担保。

    罗成也怕呀,在后世人家贷一个款找担保人,亲戚之间都不一定会愿意。

    何况是这种纯人品担保的事情,要他担保的话,就得按照他的要求来了。

     为了一个人才,罗成其实也算豁出去了,这结交朋友都管,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甚至在工厂里干活不认真,罗成都要比其他工人更严格对待。

    因为他们的身份真的连农村人都不如,要是工作还不认真,就光这一点,其他工人都会有意见。

    并且胡老师要是同意的话,罗成打算把他的家人直接安排到赵主任的车间去,监管人,他们更有办法。

     而罗成提出这样多并且对人身自由苛刻的要求,胡平几乎只是稍微思考就答应了。

    其实罗成很多要求对于这时代说了跟没说一样,比如外出,普通农村人离开农村办事都要找大队批条,否则就算偷偷进城了,也只能跟乞丐一样睡马路,没有人敢收留。

     城里人下乡倒是容易点,但要去外地,一样要有单位开的证明,否则坐不了车。

    至于交朋友,他们这样身份的人,他胡平和他媳妇还好点,起码有工作最少有同时。

    自己的子女没工作,人家同样的年轻人,哪怕没工作,听到他们的出身身份,都是避而远之的。

    哪有什么朋友。

     子女到了结婚年龄,儿子倒是娶了媳妇,逃荒的一个女娃。

    人都要饿死了,有口饭吃,残疾人都嫁,身份有问题就有问题,总比饿死强。

    而女儿,现在是倒给钱人家都要考虑娶不娶。

     见胡平同意后,罗成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对是错,因为对历史不了解,总感觉内心有点慌。

    但有了胡平这样的动力学人才,对于汽车厂的发展肯定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第250章又一次发工资 要生产车用空调,对于国内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为别说车用的,房间内使用的空调,不是说没有,都是依赖进口。

    而且有的也是那种重要场合安装的,并且也不是传统的家用空调。

    倒更像是气温冷却的一种机器。

     所以不得不说胡平老师是一个人才,有了罗成设计的压缩机后,按照罗成的设想,他申请让人开车带他去了一趟本省的省会城市。

    去的目的很简单,义安的图书管找不到他要的工业书籍,要到省会城市的中心图书管才会有。

     这边的省会城市有没有胡平想要的书籍他不清楚,但在天户那边,他是知道有的。

    如果这边找不到,就得让人邮寄过来了。

     不过好在很顺利,在这边的省会城市找到了要的书籍,查阅记录后,当天去的当天就回了。

     然后在赵主任的军工车间配合下,一台简陋的制冷机器造出来了。

    压缩机通过水进行蒸发和冷却,而因为现在天气的原因,要测试效果,还特意把机器弄到了厨房,在中午炒菜的炉灶边使用。

     机器制冷的效果的确是有,但只能说勉强是把功效弄出来了。

    这机器制造的太简陋了,光蒸发冷却,连排水设施都没有,加上功率也没调整,真是各种缺点都有。

     但就算是再烂,罗成也看到了一点,这有点类似水空调的结构,利用大量的水来进行冷却降温。

    因为机器降温备用的水,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在减少,而明明没有喷洒,用来给气体降温的管子,周围立刻形成了滴水状了。

     罗成一看是这问题,生产机器他不会,但看问题他是专家,直接说是冷却剂的问题。

    这加水虽然可以达到降温的效果,但水的蒸发性不好,得用冷却剂。

    当然了,冷却剂是用在冰箱上面的,能达到低温制冷效果。

    而空调的话,得用氟利昂,一种气体冷却剂,跟冰箱的有所不同。

     反正罗成只需要指出方向,一说原理胡平老师就懂了,越快产生蒸发和冷却的物品,就是越容易产生制冷效果的。

    所以不用讲究这制冷物品是液体还是气体的,水的沸点和冷却点都太高,有效果也慢。

     后世的水式制冷空调,为什么看不到家用,甚至在后来连企业都不怎么允许用了。

    就是因为功效差,省电是省电,但制冷效果慢,并且得打井,然后安装压力升降设备。

    得保持水空调一直有足够的水进行蒸发冷却。

    而抽的是干净的地下水,排出来的水又因为费用问题,基本是随便排掉。

     在国内还没有环保意识之前,水空调在企业和单位里曾经也流行过一段时间。

    功效虽然没有加氟的空调好,但省电呀,要知道国内在八九十年代,改革高速发展的时候,也是经常缺电断电的。

     罗成提出研发方向,胡老师负责改良,根本就不用系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