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说:“……兵贵在精而不在乎多,朕观此次北征,军伍之中,勤惰不分,良莠混杂,就是禁卫部队亦是羸弱者多,健锐者少。
骄蹇违纪者多,遵纪从命者少。
甚至掌兵大员亦临阵逃脱,每思及此,每每不寒而?。
如今军需费用甚高,朕曾审察,农夫百人所交赋税仍不够养一个兵的费用。
用这么多的钱如果养一些懒惰骄纵的兵,甚至是临阵逃跑的,投敌叛国的兵,有甚么用?纵观近数十年来,历朝兴替频繁如走马灯,那是什么原因?那都是将惰兵骄所致。
如今我朝为保国运昌隆,必需整肃军容。
为此,朕决定从即日起,各州各部将领,各各自行整肃部队。
殿前都指挥使赵烁则统管全部禁军,进行整肃,务必对御前禁军进行一次全面检阅,去弱留强,并可到各州,府部队挑选精悍:到民间挑选青壮勇士补入禁卫部队,若民间有才艺出众,又不甘埋没的人,亦可诣阙自报,亦由都指挥使遴选录用,务必令御林军成为国家之冠军,天下之雄师,庶几可荡平四海,保我大周之万年基业矣。
”
范质等诸大臣尽皆称善,一时之间,在大周境内展开了一次军务大整顿,上至皇家的御林军,下至州县的团练部队,一体进行检训。
各州府的节度使,团练使们都忙忙碌碌,对各自的军队进行了一番整训。
赵烁领了皇上圣谕,先是领着众弟兄把那几万御林军进行了一次全面勘查,逐个筛选,去弱留强。
凡是那些年长体衰的,久病羸弱的,一律于以淘汰。
更又查出一千多个冒领皇粮的空缺名额。
这些大都是朝廷官员的亲属子弟,在禁军里挂个名,领一份饷,上官巡视时穿上哪身衣服前来站队应个卯,连列队操练都不会的,有些甚至是死了多年还册上有名,依旧领饷的……赵烁也都另编一册,呈报皇上。
周帝听了,叹道:“这支宿卫队伍士兵一直是历朝相承,辗转留下来的,带兵者恐伤情面,一味的姑息迁就,致弄到如此地步,此次若非御弟亲自整训,朕如何得知?汝今尽管大胆行事,不用看顾着什么人的情面,只管大刀阔斧把禁军整编好了,朕就放心了。
”
赵烁得到皇上亲自口谕,立即召集众家兄弟,把禁军分成十队,就把“十兄弟”分派下去,每人统领一队,每日进行操练,不得怠慢。
又委托京兆尹慕容华在开封四门张榜,号召百姓参加禁军,为皇上效力。
自己更又马不停蹄地领着石守信,王审琦二人前往各州视察,一来是奉旨检查整训情况,二来更是挑选精壮兵员送入禁军。
通过这样一整、一选、一练,果然是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各州、府部队都确是大有生色,一改往常哪种疲沓懒散状况。
禁军经过整训,兵员不但由原来人员增加了四五万,且又个个都是精壮强健,虎虎生风的青壮年,这样一来,不但是皇上看了喜上眉梢,就是四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