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50】 不知好歹

首页
    二人若不自尽,俺便要动手了。

    ” 王淑妃见哀告不从,便扯着李从益转入后堂,双双自缢了。

     韩通见二人已死,便命士兵扛了出去,草草殓葬。

    一面命人前往东都复命。

     北平王得知韩通已杀王淑妃母子,且喜去了心头一忌。

    遂令大队人马启程,护驾进入汴梁,更喜韩通清宫有功,赏他晋爵一级。

     杀了王淑妃,李从益母子,为刘知远去了一块心病。

    大军既入汴京,不管是随驾南下的文武官员也好,原来晋,辽留在汴京的旧臣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只要参与了拥戴汉王在汴京登基立国的人,都可以保得住自己的官职爵禄,也许能得到犒赏。

     于是,由随驾入京之杨业,郭威,苏逢吉,苏禹及汴京旧臣冯道等人联名上本,择吉恭迎汉王在崇元殿登基称帝。

     据冯道等几个文官及史官考究:北平王祖先源自东汉显宗第八子淮阳王,乃汉室之后裔。

    故立国号曰“汉”。

    因历史上有东,西两汉在前,如今刘知远所立之汉,后世史家称之为“后汉”。

    以汴梁为京,又称东京,太原仍称北京,洛阳仍称西京。

    刘知远又因立国之初,只宜收拢人心,宣称不忘故主,不改年号,仍袭用郭无为原来的天福年号,(次年才改元为乾年)。

    一年之后,刘知远病死,他十八岁的儿子刘承业继位,给他追加谥号为高祖,因此,后世史家称之为“后汉高祖。

    ” 新皇帝立国登基,照例都是大赦天下,大赏功臣,刘知远当然也不例外,对朝中所有参与拥立的文武官员,尽皆保留原来官爵,另加赏赐。

    再又专使赍旨,一一颁告外任的文武官员,并行文昭告天下。

     石晋未亡时,刘知远留守晋阳,已是雄踞一方,如今石重贵被掳,石晋已亡,辽人北归,中原各路人马也就数刘知远兵力最强了,尤其是刘知远已先在晋阳宣称自立为王,如今又领兵入汴,立国称帝,顺理成章,循序而进,看来他当这个皇帝是无可争议的了。

     各路州府节度,将领团练,哪些力不如人的,又无野心的,只求保住自己地盘职位,也都希望天下早安,因此都纷纷奉表归顺:一些势力较大的,如:天雄军节度使杜威,天平军节度使李守贞等,虽然各有二三万兵马,虽抱野心,但自量无力对抗,尤其是如今辽人已全撤,刘知远又已踞汴京,大局已定,无奈也只好上表归顺。

     刘知远见各地纷纷来表拥立,心中自是欣喜,立国之初,当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打一仗总比多打一仗好。

    立即颁旨,各路归顺将领仍委以原任职位。

    惟是朝廷惯例,为防微杜渐,免得地方军阀根深蒂固,盘踞一方,是经常都要互相调迁的。

    尤其是朝代更迭,政权交替,更是这样。

    于是,就把宋州节度使高行周调驻邺都,原驻邺都的节度使杜威调驻宋州。

    原驻河中节度使赵匡赞调驻天平军,原驻天平军节度使李守贞调镇河中。

    其它各镇也都互有调动,也大都奉命转迁,并无抗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