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危机。
只是,如何监管,如何征收,如何防止偷税漏税,又如何防止税官们营私舞弊,贪墨税银。
每一项问题,都是一个天大的难关。
”
一块块诱人的蛋糕,倒是让人心跳不迭。
但诚如藤禹所言,征收商税,问题多多。
赵哲知道,即便是他那个年代,对于商税的征收也是难之又难。
好在,赵哲有着远超过现代人的见识。
而底下这帮大臣们,也都各自有些脑筋。
在赵哲不动声色,趁着他们讨论时,时不时的插嘴一句,点醒一下。
倒是使得一帮子大臣们,思维渐渐活跃了起来。
有点像是现代公司里的开会,各自的头脑如风暴般展开。
倒是大臣们一致认为,与其大面积开网。
不如先从粮商着手。
一来是一旦在推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修正。
二来,皇上对粮商的监管和打击,已经使得绝大部分粮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列入了朝廷监管范围。
只要顺着原先的监管工作,便能将商粮税推行而下。
众臣讨论拟设一新司,名曰国税司,于各省设一国税局,再于各府设一国税处,再设于各县设一国税科。
专管例如粮商之类的商业税收。
当然,这所谓的国税司啊之类,是在赵哲那有意无意的暗示明示中,被他们讨论拟用而去的。
以前征税,都是通过各地府衙征收,而府衙也是几乎处理当地军务之外的所有事务。
容易形成一手遮天,欺上瞒下的局面。
而当地官员,既要处理政务,又要收税。
能力稍差一点的便无法顾全。
索性设一垂直收税系统,也好将所有税收从州府县衙中独立出来,提高效率。
只要想想,每个地方都有一帮子官员。
一天到晚只管收税,效率肯定不错。
但问题来了,这一新司,究竟隶属于哪个部门,却成了争论的焦点。
从理论上来讲,垂直于户部之下比较合适。
但如此一块巨大的权力和利益肥肉,又有多少人不垂涎三尺?
兵部的卫蒙说,若是交由兵部来执行收税,不论是效率还是威慑力将远超过其他部门。
但吏部却是不同意见,若由他们垂直管理国税司,可以提高清廉度。
增加对税官的震慑性。
礼部说,国税乃是国之礼法,当用圣人之道感化天下,国税司理当他们管理。
刑部却说,刑部掌管天下刑法,若其管理国税司,可以将刑法的严谨而一丝不苟纳入征税体系,方正而严明。
就连工部的老实人徐洪,都想着来插上一手。
盖因这块利益和权力,实在太大了些。
若是一切顺利,光是粮商一处,便能收益三千万贯。
更别说其他也准备展开的税收了。
“好了好了,所有人都别争了。
”赵哲着实听得有些荒唐了,便挥手制止了他们。
眼神颇有威严的四下一扫道:“国税一事,关系到我大赵帝国兴衰荣辱。
朕决定,暂且先由朕垂直管辖。
等一切捋顺之后,再交由诸位爱卿处置。
严爱卿,着你内阁,迅速拟出章程制度,交由朕审核批阅。
”
赵哲的话,倒是让他们无法再争来争去了,严彧正色的道了一声是。
“陈爱卿,着你吏部,速速给朕整理出一份可堪任用之官吏名单。
”赵哲瞄了一眼吏部尚书陈政:“待朕过目批准后,便进行学习试用。
”
“严爱卿,再着你礼部拟文宣传,先将改税之后的种种好处昭告天下,并发文批判下粮商之准备发国难财的无耻事迹。
而我大赵朝廷为了天下平民百姓着想。
取之于富商,用之于贫民。
”赵哲凝神正色道:“此时关系重大,一定要让天下百姓知道。
粮商都是盘剥贫民的吸血鬼,而朝廷,却是为贫苦百姓伸张正义者。
并要大肆昭告朝廷为农户减税,向地主倡议减租的好事。
昭告之文章,千万别做的晦涩难明。
最好能让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听闻后也能朗朗上口,四处传颂。
”
严彧对赵哲这一系列的要求,一直凝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