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4章

首页
    。

    有士族大家存在,就不可能走这条路,那些大家族不管在盛世还是在乱世,都是家族利益大于一切。

    不仅仅平民仰仗他们的鼻息生活,多少皇帝的发展也离不开士族支持。

    然而关键在于,就算削弱士族,也仅仅只是削弱旧士族,有皇帝必然有外戚,还有宦官干政,也需要士族牵制,这里水太深,很难把握的。

    ” “……”周瑜没有反驳,江陆、朱、张、顾四大家族便是人尽皆知,伯符在江东虽得民心却不得世家大族的心。

     孙家早年因在袁术麾下,早早便与陆家结下仇怨,在江东士族眼里,孙家就算出生于江东,那也是个外来户,和他们的利益是不一样的。

     孙策的遇刺不仅仅只是因为许贡门客的报恩。

    就算许贡门客没有行动,也会有别的刺客出现。

     后来仲谋继承江东,也是为了稳固政权而安抚士族大家的心,重用了不少大家族的人。

    仲谋制衡之道,虽使江东发展,却也使士族再次做大,所以生平记载之中,仲谋后期对士族大家血腥清洗,也是想为太子扫清障碍,可惜还是不足够,才有了后来的吴宫之乱。

     东吴重臣张昭,一直主张降曹。

    在张昭等士族大家眼里看来,曹操是奉天子之人,是汉室正统的发言人,东吴老臣都是世受汉禄,享的是朝廷的封赏,和孙家这个杀了不少当地豪族的新主无关,降曹便是归汉。

     “世家之困扰,后世是如何解决的?” 老师琢磨了一下,说:“这你得找个历史系的教授问,我也是一知半解的,后来唐朝的时候开科举,给了寒门更多机会。

    ” “科举?” “嗯,就是科考,天下读书人都有机会参与考试,密封姓名,根据考试成绩录取,也是我们现在考试的原型。

    汉时察举制的弊端在于,地方权力大于中央,人才有没有,和人才给不给,取决于地方官吏。

    我有人才我自己用,上头问起为何不察举人才上来,问就是没有。

    也就导致,各方人才更认可当前的‘主公’,知遇之恩最为重。

    那么同时,地方会把怎样的人才举到中央?肯定不是唯才是举,有好处才举荐。

    ” 问就是没有,这个观念让周瑜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瞬间就明白了弊端。

     他虚心求教道:“如今的科举,是如何安排的?” 老师看了看两人,说:“你们这话不像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发言。

    ” “何为九年义务教育?” “……” 老师让他们坐下,给他们扫下盲。

     从学前班的教育开始讲,讲到义务教育,到中考,到高中分科分班,到高考,到填志愿,到大学分系和专业,再到考研读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