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3章

首页
    面的。

    ◎ 当初私塾先生吴学究吴用写了盐军的‘讨奸楔文’,其文行文流畅,用词中正。

     若是盐军能成大业,名著衍生的此界历史滚滚向前,此篇讨奸楔文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必将流传后世。

     但因其中正,以至于削弱了文学性的棱角,多半不会选入语文教材的必背篇目。

     而同为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尚且是成长体的义士宰相陈喻义,文如其人,耿直又锋锐。

     一篇陈情表文骈四俪六,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又辛辣,兼具表文的实用性和文学性。

     若盐军得成大业,新的历史向前,有历史价值光环加成,更可能选入后世语文教材必背篇目。

     由此可知,当东京都城之中,收到盐军一方送抵的陈情表文时,君臣反应多么复杂。

     有对表文本身的欣赏或批判——众所周知,两宋文化繁荣,就连赵佶都是文化史上一代书法大家,可自古文无第一,有欣赏当然就有批判。

     落脚到朝堂之上,更多还是对表文中内容的争论。

     “……盐军先占沧州,私刑审判朝廷命官和乡绅富贾,目无王法,无出其右! 日前又以讨伐宋江为由,精兵齐出,却是围而不攻,可见不遵皇命之实! 更以齐州沿途州县官吏阻碍援军为由,攻占齐州四县,全然是反军之态!” “盐军之害,远甚宋江之流啊!” 宋时党争之盛,人所共知,在对待盐军及西门卿的态度上,也有寥寥无几的耿直忠臣深感危机。

     苦口婆心谏言,俨然声声泣血。

     然而圣宋的朝堂,最是容不下耿介忠臣。

     蔡京也真无愧他历史大奸臣的名头,毕竟要说河北和京东之地变成眼下态势,罪魁祸首就是他曾经的门生——西门大官人,他最该恼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