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挤出去,在话本里夹带各种私货打擦边球,原创的好书稿已经越来越少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新铺子开张,还是有自己独立书坊的大户,总要有那么一两本好书镇镇场子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人人面上堆着笑,围在镜书坊外恭喜老板开业大吉,一边吃着免费赠送的瓜子糖果,一边好奇地探头往铺子里张望。
有心急的直接高声问道:“老板,你们这儿卖什么书哇?”
书铺的老板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头发硬茬茬的,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好小伙子。
他姓段,单名一个然字,原本是孤儿,后来因为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被王府上的老管家收养认作义子。
这次被景星阑任命为书铺老板,段然也深知这差事的重要性,在应对同行时,自然也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我们这儿卖书,不讲究品类齐全,也不讲究什么分门别类,只单卖一种诸位请看!”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扯掉了盖在铺子上的红绸子。
围观众人定睛一看,纷纷瞪大了眼睛,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怎么只有一本?别的没啦?”
“这这这……老夫活了这么多年,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做生意的书商!”
“这晏河清是谁?有甚本事让书铺只卖他一人的书?”
“不会是想搞什么噱头吧……”
“啧啧,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就连那些为了宣传整日掏空心思玩花样的同行们,在看到整间铺子里只摆着同一本书的时候,也都不禁摇头:“名头是有了,可惜啊,这不是自断生路吗?”
多好的书,能让一家书坊这样做?
如今大梁销量最高的话本印刷了约莫一百来万册,还都是书商请人写的一些演义新编,这些全是老百姓们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剧情紧张刺激,主角也都是现成的历史人物。
那些大书商套用模板,一个月能创作出来五六本这样的长篇书籍,基本每周都有新书上市,为的就是吸引顾客,保持新鲜感。
段然看出了同行们眼底的不屑,他并没有理会,而是冲着其他客人拱手道:“诸位客官老爷们,走过路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既然如此,不如就买上一本回家看看如何?”
有一位客人问道:“你们铺子只卖一本书,那价格我们恐怕是买不起啊。
”
像是在外面的地摊上,普通一指厚的话本十文钱就能随意挑三本,新书可能会贵一些,但也贵不到哪里去。
大梁的物价足以让百姓们每月有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