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9章

首页
    传统服饰,手拉着手唱着儿歌,身后的老城墙上,一群白鸽振翅而飞,消失在天际。

     在那名学生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教室内寂静的连一根针落地都能听见。

     其实最后这段情节并不适合用文字形式表达,但是晏河清却硬生生靠着文笔弥补了这一缺陷,小说中如临其境的画面感和深刻的共情几乎让在场每一个人都听得如痴如醉,把文学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之前那位评论家所点评的那样,“笔下千里江山”,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在炫技了。

     康平坐在座位上,发了很久的呆,这才喃喃了一句: “以后谁要再说废除汉字,我就跟谁急……” 社长也缓缓吐出一口气。

     “太精彩了,”他说,“确实太了不起了。

    同学们,现在就拿起笔吧,我觉得我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 乔镜看着其他人都纷纷摊开稿纸,闷不吭声地奋笔疾书起来,有些疑惑地问康平:“这是在干什么?” “写读后感啊,”康平说,“这是社团作业,每个人都要写的。

    刚才听了那么多,你就没有一点儿感慨吗?随便什么都可以的。

    ” 乔镜低头看了一眼面前空白的稿纸,竟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所以说,他现在是要为自己写读后感了? 第85章第85章 写读后感这种东西,可以说每个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都经历过。

     由于这玩意儿的重点在“感”而不是“读”上,因此它的涉及面也尤为广泛。

     学校组织看电影可以写一篇,出去春秋游可以写一篇,看完一本书也可以写一篇。

    总之只要当老师想不出要布置什么作业,但又不想让学生们闲着时那就去写读后感吧! 等发展到初高中,读后感就变成了阅读理解,经典题目诸如“鱼眼睛里闪烁着诡异的光”,“门前两颗枣树的意义”等等等等,连作者本人来看了都得傻眼。

     乔镜现在倒还不至于傻眼,但要说他有什么感想,那也肯定是胡扯的。

     他的想法就是刚才读的那些东西,该写的都已经在小说里写完了,还能让他写什么? 写自己之所以在小说里写到白鸽,是因为景星阑那天晚上给他炖的鸽子汤太好喝了,以致于他写稿子的时候一直念念不忘,写完后还在思考这种半野生的鸽子烤起来好不好吃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