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0章

首页
    讽的语言还非常有水平,极尽尖酸挖苦之意,关键还说得句句在理,听得人简直要为他拍案叫绝。

     因此,文春秋在翻开这周一的《东方京报》、看到晏河清发表的那篇《生不逢时》后,他一边乐一边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他的这位老友玄华后继有人呐! 他把这篇文章也给左向庭看了。

     没想到,这一回左向庭却意外地给出了一个很高的评价,看来晏河清的性格确实是对了他的胃口:“不错。

    骂得好!这帮穷酸书生就该骂,狠狠骂!” 他冷笑一声:“不是读了几本书、识得几个大字就配叫‘文人’的,天底下最闹腾的就是这群半瓶子咣当的家伙们,自个儿没甚本事,指点别人倒是在行。

    若别人照做了,成了,那就是他们的功劳,跳的比谁都高;败了,那他们倒是销声匿迹了反正终究不过是费点儿唾沫星子的功夫。

    更有甚者,道德败坏,心思龌龊,还巴不得在旁边拍手看个乐呵呢!” 文春秋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真是,难得见玄华你这么激动啊。

    那关于我之前想请晏河清来学校做演讲的提议,你觉得如何?” 左向庭沉默片刻,倒也没有把话说死:“先见到人再说吧,他最近正处在风口浪尖上,恐怕不会想露面的。

    ” 他瞥了一眼正笑呵呵望着自己的文春秋,哼笑道:“而且我看校长您这意思,恐怕,不只是想请人家做个演讲吧?” 文春秋一本正经道:“还是玄华你了解我。

    ” 他的确有想过,如果晏河清真的如外界许多人猜测的那样,留洋归来、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那或许,他甚至可以以校长的身份,下聘书请晏河清来京洛大学任教。

     都说文以载道,文春秋能从晏河清笔下的文章中看出来,此人的思想和格局,远比这个时代的一般读书人要大得多 比如,在《众生渡》的一些零碎片段中,晏河清就曾借一位名叫“胭脂”的姑娘之口,说出他对未来国家之期望: 愿有朝一日,社会文明开化,孩子们能够不分性别地坐在学校里,共同接受教育; 愿有朝一日,民族独立,国家强盛,举世尊重,国内再无兵祸纷争。

     愿有朝一日,人间风雨不再,从此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文春秋当时就想,就好像晏河清曾亲眼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