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俗气,男人能为你打算到这个地步,真真不易,不枉咱们阿瑶小时候吃了这许多苦,到底是个有后福的。
”
晚上瞿恩泽和瞿子誉从衙门里回来,瞿陈氏将蔺效送来的地契给他们过目,男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却跟女子不同,父子俩琢磨了一回,都道:“澜王世子做事谨慎,不是那等心血来潮之人,他既送了给阿瑶,自然是一片诚意,而且与其退回去让他心里不痛快,不如收下。
”
沁瑶见全家一致同意,连哥哥都未持反对意见,便红着脸收下了。
晚上回家躺在床上,将那张富春斋的地契找出来,放在胸前,甜甜地想:往后带师兄去富春斋吃东西,不必再打着蔺效的旗号了。
想着蔺效这般心细如发,处处为她考虑,沁瑶怎么都睡不着,索性起床,将自己近日给蔺效做的一套鞋袜让人送到澜王府,让常嵘转交给蔺效,末了还附上一信。
里面无字,只放了两粒溜圆润亮的红豆。
第121章
第二日书院放假,刘冰玉等人如同久困笼中的小鸟,一早便下帖子邀沁瑶出去玩。
瞿陈氏知道沁瑶闷在家里好些时日了,不忍心再拘着她,便允她出去了。
几位好友几日不见,从各府出来,直奔约好见面的春明门,叽叽喳喳叙旧完毕,裴敏便提议径直去东市,说先去那家胡姬开的食肆吃毕罗,再去裁衣裳。
听见既好吃的又有好看的,刘冰玉第一个附议,王应宁向来不在这等小事上拧巴,也微笑着默认,沁瑶只要能不在府中拘着,哪都喜欢。
四人意见达成一致,欢悦地往东市去了。
秋风习习,朝阳都透着几分清凉之意,天气难得的舒爽,街上少年男女络绎不绝。
从食肆出来,走不多远,便到了长安最受勋贵欢迎的一家衣裳铺子罗霓斋,但凡天底下能叫得出名字的绫罗绸缎、尊贵衣料,统统都能在罗霓斋找到,而且样式顶新鲜别致,裁缝手艺一流,即便再挑剔的女子,也都说不出罗霓斋一个不字来。
四人进去,店家立即认出了王应宁和刘冰玉,忙派了一个极得力的助手前来招待。
自从瞿家攒下了一份家底,瞿陈氏几年前曾带沁瑶来过罗霓斋一两回,虽然在这里裁衣裳贵得离谱,但瞿陈氏爱女心切,也咬牙替沁瑶裁过两套衣裳。
然而这等一掷千金的地方,对于王应宁她家这样钟鸣鼎食人家来说,算得上日常消遣,对瞿家来说,实在只能偶尔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