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2章

首页
    角,有人与旁边人交换眼色,面露窃喜,四爷朗声:“没钱还,可以拿田产抵,或者与朝廷合作种粮,售卖之后再还,分期付款。

    ” 反正朝廷西征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打就是几年,有几年时间钱早还上了。

     此言一出,御门前又是一片骚动,很快有人站出来表示愿意与朝廷合作种粮还债。

     四贝勒之所以能从一众皇子当中脱颖而出,率先封爵,全赖在农事司行走时试种出了高产玉米。

     后来高产玉米在最大的一个皇庄试种,逆灾年丰收,亩产一千多斤。

     而且高产玉米并不难吃,他们都亲口尝过。

     北边旱灾持续,米面价格一路高歌猛进,这时候就凸显出高产玉米的好处来了。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玉米面在售,价格比面粉低很多,平抑粮价的同时作为新鲜吃食备受追捧。

     很多人早想分一杯羹,奈何朝廷攥得紧,提着猪头也找不到庙门。

     现在好了,不但找到了合作途径,还能把欠债还上。

     一举两得。

     再说旱灾持续,家有良田奈何天不下雨,各家庄子的收成少得可怜,急需挽救。

     如果合作得好,没准还能狠狠发一笔财,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 谁不愿意谁就是傻子了! 能入朝为官的,插上根尾巴就是猴儿,又怎么会有傻子。

     于是臭鸡蛋和烂柿子,在这一刻变成了鲜花与掌声。

     康熙对这个方案非常满意,既能凑足军饷,又能推广高产玉米种植,还能减轻百姓负担,平抑粮价。

     实在是妙。

     相比鲁莽的老大,惫懒的太子,和无能的老三,老四无论是眼界,还是手段,都越发出众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合作契约签订之后,四爷板起冷脸,整天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让很多前来烧热灶的人望而却步。

     同时也规避掉了许多陷阱和圈套。

     每天户部、农事司和皇宫,三点一线。

    除了工作,把所剩不多的时间都拿来陪姜舒月了。

     “四贝勒最近都接触了什么人?”皇上看重谁,便会派人跟踪谁,事无巨细都要知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