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琴摆手,“不是。
”
自己生的女儿,李秀琴自然明白她有多骄傲。
女儿智商有多高,情商就有多感人。
而且女儿总喜欢用理论来恒量情感,这就让人哭笑不得了。
阿寿能够从一个人的语言中快速提炼这个人的特点,而女儿却不擅长这个。
她可以想像女儿会怎么观察别人。
她会挑选几个研究对象,然后盯着那些人观察,把他们每一句都记录下来,选出频率最高的词语或字用在文里,像概率统计一样,劳心劳力。
这样也许能写出一本畅销书,但女儿只是帮她爹宣传嫁接技术,完全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李秀琴握住女儿的手,“我觉得双管齐下比较好?”
林晓一怔,“怎么双管齐下?”
“写《齐民要术》,这才是你最擅长的东西。
”
不涉及人物情感,不需要考虑语境,不需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有什么比科普书更适合女儿的呢?
“话本写得再好,在那些当官的眼里始终上不了台面。
但《齐民要术》就不一样了。
那可以能引起震动的。
”
这话也有道理啊,林晓立刻乐意了,“那行。
我都听您的。
”
她拿着书,直接去了大伯家,找到正在与大伙谈得正欢的阿寿。
林晓现在看阿寿就觉得自己找到了撰稿人,“阿寿,你有没有空?”
阿寿愣了下,点头,他有空啊,他除了空闲时间,就没旁的事可做了。
林晓乐了,“不如你帮我把这故事改了吧?”
担心他不帮忙,林晓又忙道,“出了书,这书得到的润笔费全归你。
”
“哎呀,你辛辛苦苦写的,赚钱全给阿寿?”大利有些弄不明白晓晓到底想干啥,觉得她有点缺心眼。
林晓打断他,“这书写我俩的名字。
可以吗?”
自己只是帮忙改改既能得钱又能得名,当然好,但是阿寿觉得她不像那么傻的人。
“那你这是图啥啊?”她一个姑娘家难不成也图名吗?
“其实我写这书是为了宣传我爹种的各种果子。
”林晓摊了摊手。
阿寿呆了呆,“啊?是吗?”
虽然这书的名字的确挺奇葩,但是阿寿还真没想到有人为了让别人买自己果子专门出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