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老旧厂区因为效益不好的原因关门,这倒是可以利用。
苏浔听他分析,就知道他在海城没有白待。
也是有用心在了解这个城市。
孟耀荣道,“其实我是建议英成在深市投资的,那边毕竟政策更宽松一些。
地皮也比较好找。
可是徐家在深市有投资,英成就想在内地来看看。
他觉得花点钱来试试这个市场,也是很值得的事情。
”
苏浔:……
花一千多万试试水,说得好像是一千块一样。
她笑着道,“徐英成看着大大咧咧的,做生意倒是很谨慎。
”
孟耀荣看向她,“对于这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苏浔道,“既然决定要投资,我最近自然也是一直在为这个楼盘想办法。
其实也是从别的地方学来的一点建议。
房子肯定是卖得出去,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尽快回笼资金。
需要的不是好卖,而是迅速卖空。
而现在华国人能够拿出买房钱的,基本都是单位好的,他们都有好的单位住房。
买肯定是会买好房产,但是肯定也会考虑。
所以我们要激发他们的购房欲望。
”
“你们有没有发现,目前华国的有一股出国热?很多人都想出国看看。
另外,华国对于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了,毕竟每年高考筛选大学生,也让人越发重视教育了。
你说,如果我们高档小区旁边建设一所国际学校,在这里读书的人,以后可以有机会去外面念书,你觉得我们小区的房子好卖吗?当然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学校是否可以建成,建成之后,是否确实可以出国。
就算不能出国,能去港城念书,我觉得,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你觉得呢?”
孟耀荣:……
苏浔的这一手,让孟耀荣想到了她为了卖收音机和磁带机,专程弄出来一个学习栏目。
后来这个学习栏目还可以赚广告费。
甚至卖版权费用。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没市场也要创造市场。
苏浔问道,“孟耀荣,孟家和徐家的关系,能在港城和海城办成这件事情吗?”
孟耀荣笑道,“这自然没问题,建学校而已。
”
他也是个合格的生意人,顺着苏浔的思路,他自然也发现商机,“而且这个学校我们还可以当成事业来做。
如果这所学校果然能够带动这个小区的发展,说明教育事业在华国确实很有市场。
这方面以后倒是可以发展一下。
”
苏浔笑道,“没错,国际学校在华国绝对是有市场的。
只是动用资源也不少。
这个就是以后的安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