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浔又让人与报社联系了,明天的头版头条必须是中外合资万家塑料厂产品大卖的消息。
必须要使用连招,让消费者应接不暇。
然后脑海里知道,这家塑料厂很有名,连演员都在用,卖得非常好。
然后得出结论,这家的产品就是好。
什么?这消息不配上头条?加钱!
东州日报,总编有些发愁,合资厂要他们刊登的这个消息,实在不符合他们的风格。
但是对方又给得很多。
这么拒绝了,感觉……
于是找社长商量这个事情。
多一个人,多一个办法嘛。
社长看了看稿子,然后严肃道,“如今改开,不都很重视招商引资吗?外资在咱们这里投资办厂,生意火爆,这多符合如今的政策需求。
怎么会不符合我们的风格呢?我看不止头版头条,在其他版面也可以稍微加点宣传。
”
总编:……
苏老板舍得砸钱,第二天的头版头条果然全都是关于产品大卖的信息。
还配备了一张火爆抢售现场。
报纸还宣传了一波东州市领导成功招商引资,为东州招来了外资技术,生产了优质产品,提升了东州人民的幸福感。
第76章更新
陈市长看完报纸之后,很沉默。
他让秘书去打听了塑料厂的销售问题。
得到的结果是,塑料厂如今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工。
因为生产力不够,甚至还找到了平安镇的塑料厂代工。
现在整个东州市,只怕就这个塑料厂最热闹了。
再看看报纸,陈市长不得不佩服,做生意的事情还是要商人来做。
这奇奇怪怪的点子就是多。
以前的工厂,就是按照指标生产产品。
现在也一样,没有人去想过怎么把产品卖出去。
产品卖的还不好,全靠拼质量和政府的扶持。
看到苏浔这些套路,陈市长就想到了以后的市场变化,以后国营厂某些人不改变,更难生存下去了。
外来企业必定要对本土企业进行冲击。
幸好东州之前是没塑料厂的,否则这会儿只怕也坐立不安了。
随着苏浔这一组营销连环套路施展,本应该慢慢熬出头的塑料厂,愣是一炮而红。
在东州销量都开始有些供不应求了。
大有一种厂里刚开工,就感觉规模不够的感觉。
苏浔自然不能让厂里自乱阵脚,特意给销售部门开了个会。
“东州市不管货够不够,卖得是否火爆,都要限量。
我们现在要的不单单是卖货量,还要趁着东风赶紧将影响范围扩大。
如果将货物只供应给东州市,大家都买够了,再对外扩张就来不及了。
”
“这种生活用品,东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