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51章

首页
    他的目的昭然若揭,肯定是要就近收拾兵马,整顿后方,伺机再战。

     幸亏前线的将士,谨遵自己的命令,没有头脑发热追杀上去。

     不然的话,一个回头枪个,就可能杀得宋军由胜转败。

     高柄兴冲冲地冲了进来,大声道:“少宰,我军将士杀退女真鞑子,一举收复失地几百里,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 杨霖愣了一下,随机笑了笑,道:“没错,让文教司出一份邸报,通告天下。

    ” 高柄乐呵呵地带着捷报去了文教司,他是殿帅,文教司的人不敢怠慢,将他请到了蔡京的署司。

     蔡京听了他的来意,马上笑了笑道:“这是文渊的主意么?” “太师放心,此事虽是高柄想出的主意,但是少宰那里是点头认可了的。

    ” 捷报这东西,要看需要大捷还是不需要,有时候一味地告捷也不好。

     既然是杨霖首肯了,蔡京也就不再犹豫,懒得再去想利弊,直接口述让刀笔吏记下。

     不一会,一份邸报就新鲜出炉,通过京城的驿站,传遍整个大宋。

     这一场金人的撤兵,被文教司称之为“元旦大捷”。

     洋洋洒洒的万字赞歌,详尽地描述了宋军如何击溃女真兵马,然后一举杀出长城,完成了盛唐之后再也没有过的壮举。

     慷慨激昂,感人肺腑,就是亲身经历过这等血战的人,也写不出这么壮阔的文章。

     杨霖捧着邸报,差点看哭了,要是不知道这是假的,估计自己要浮一大白了。

     杨霖知道事情的原委,但是天下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一时间举国欢腾起来。

     这个新年,在一个“元旦大捷”中,拉开了序幕。

     第722章行路之难 幽燕大地上,百姓们陆续从蓟州、燕州一带,往北迁徙。

     燕州府设为陪都,首先扩建是肯定的,然后就是各个衙门搬入城中。

     如此一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刚从难民营出来的幽燕百姓,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他们可以选择留在燕州府,官府开放八个堂口,办理入籍燕州府。

     不过毕竟是故土难离,很多人还是选择回到故乡,檀州城内逐渐热闹起来。

     朝廷在元旦大捷的邸报中,信誓旦旦承诺百姓,幽燕将不复成为战场。

     宋军将士会把战线往北推移,一直到完全击溃北虏,这要是以前肯定没有人相信,但是如今的朝廷公信力实在太强了。

     杨霖几次紧要关头,朝廷缺钱的时候,宁愿发行国债,都没有加征苛捐杂税,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新政,朝廷说出的诏令,连续几次被严格执行,让百姓们渐渐选择相信这个朝廷。

     北境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