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84章

首页
    触的年轻学子多了,发现他们都是各有所长。

    朝廷的官职以往是由科举所定,科举也有其弊端。

    我们大宋承袭唐制,只定官,不定吏。

    比如知州由科举出身的士人担任,知州下面的胥吏却有世袭的、推举的、派定的,不仅良莠不齐,而且弊端丛生。

    ” “这些位置实际上,需要很高的专业才能方可胜任,绝非简单地派个人去就能做好。

    下官以为,我们进学制,也应该取消大家一起读死书,而是要分门别类的进行考试,挑选对口的人才。

    考试内容也不应该仅限四书五经、诗词歌赋。

    数算、技艺、辩才都在其中!” 杨霖越听越兴奋,拍着他的肩膀,环顾四周对在场的人说道:“范宗尹,有宰相之才!” 人群中的官吏们,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厮怎么一下子就有宰相之才了。

     关键说这句话的是杨少宰啊,那这范院长可就不是光有宰相之才了,他很有可能坐到宰相之位。

     杨霖伸手一挥,道:“来人,那纸笔来!” 很快有人,捧着笔墨纸砚过来,杨霖当着众人的面,亲笔写了一封举荐信。

     写完之后,叫过陆谦来,道:“让朱老头带几个亲卫,护送范院长入汴梁。

    ” 范宗尹茫然无措,虽然看着是有天赐良机,一时血热,出头把心里藏了很久的话对着当朝权贵一吐为快,但是现在他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

     杨霖笑道:“你先去文教司,出任干办一职,我已经写信知会了蔡太师。

    你去了之后,最大的任务,就是和蔡太师,合力将考试吏目分门别类,整理出来。

    ” “希望我回京之日,你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案,我们慢慢试行、改进、定制!” 这是一场繁浩的工程,和新的役法相互应照,可以让地方上的这些胥吏更加的专业。

     这些人,才是治理地方的基石,再也不能随便选派了。

     若是把整个帝国比喻成一个房子,如今就是要让丁是丁卯是卯,砖石是砖石,土木是土木,可想而知一旦完成,这个帝国将会迸发出多大的力量,有何等的进步。

     以往的地方吏目,是到任之后,开始学习。

    知道学的还是好的,很多人好不容易摸出点门道来了,任期也到了。

    而且学院进学制,因为蔡京当初目的不纯粹,留下的这一大漏洞,也是时候改一改了。

     考试永远是最合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