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心神领会。
荣亮就用两调羹辣椒肉酱换了个饼子回来,一咬,我去,怎么这么硬实啊?腮帮子都嚼得酸了,也才吃完了这一小口,他连忙给放到了一边,“哎,不是我说吧,你这饼子也太有嚼劲了。
”
穿褂子的年轻人还是憨憨的笑,“俺家婆娘给做的,做的实在。
”
荣亮还真没吃过这么结实的饼子,老门山煮饭会加很多东西,什么玉米粒、胡萝卜粒、白萝卜粒、蘑菇粒、红薯块、菜干等等,但都是煮的软和好入口的,面食以前做煎饼子也没有这么硬邦邦的饼子,后来学会了做粉条,大多数都是做粉条再煮着吃,那也是软和的,就是做面饼那也是要发酵的,做出来的面饼也没有这么硬实。
穿褂子的年轻人把卷饼涂了肉酱,卷着大葱大口大口的吃得香甜,就是那声音响了一点,嘴里卡擦卡擦的嚼着大葱。
军/衣小哥还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面不改色的吃着自己那份拌粉,窗口的青年那眉头是蹙了又蹙,几次都看着穿褂子的年轻人想要说话,不过都是忍住了没有出声。
等他好容易把自己那份拌粉吃完了就赶紧的起身去洗搪瓷缸子。
这边荣亮也吃完了,就着烫过粉的热水把搪瓷缸子给洗干净了,收起搪瓷缸子就赶紧从行李袋里摸出一把红薯粉往竹筒里塞,亏得这竹筒又宽又长,可以好好给他用来泡粉条。
另一边荣军也已经吃完了,也忙着把粉条塞在另一个竹筒里,塞好了粉条他跟荣亮就抱着两个竹筒去加开水,把盖子塞紧了就拎回来靠着车壁放着,还拿行李袋子出来挡了挡,确保这两个竹筒不会打翻才直起身来。
“俺看你们这还样挺方便的啊。
”穿褂子的年轻人看的入了神,“这粉条泡多久能好啊?”
“不耽搁吃夜饭。
”荣亮看这个穿褂子的年轻人还挺爱说话的,干脆就陪他聊了几句,这一聊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穿褂子的年轻人先是很痛快的报了姓名,说自己叫李大柱,家里人都叫他柱子,家在沈市下头一个叫前进公社的自余生产大队的社员,这回搭火车去京都是有出来做工的同乡发信回去说是在京都的一个老乡缺人,叫了他去帮忙的。
“俺想着京都是大城市,首都哩,就是那工不咋地,去京都看看也不错。
俺就来沈市搭火车了,可别说,还真远哩。
”柱子说话就是一股子的碴子味。
这些话荣亮也算是能听懂,叶有华带出来的这几个小伙子,都是是高中毕业生,初中开始老师讲课就是讲着有点乡味的普通话,他们说普通话可能说的不怎么好,也带着乡音,但是听普通话却是完全没有问题,东北话虽然有股子碴子味,听起来跟普通话还是很像的。
荣亮跟柱子聊天他也没怎么说话,偶尔附和一句,不过柱子倒是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