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章

首页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送我地雷,手榴弹的姐妹们,我对现在的晋江,几乎就是个白痴。

    所以,忽略了这个问题,这些鼓励一直悄然在那边上下浮动,我今天才看到。

    鞠躬,非常感谢,我会很认真,很认真的写这篇文。

    这是唯一能报答的了。

    感谢大家的鼓励。

     12 12、第十二章... 傻B,是赵学文成熟的第二种现象。

    最近,他说:他的老师是傻B,街对面那群骑着崭新自行车的同学是傻B,缝纫机厂那群子弟是傻B,总之,除了他自己,赵学文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傻B。

     赵学军根本不知道,自己那个一辈子老实本分,只知道出傻力气的大哥,竟然可以在他的青少年时期如此张扬,如此活的像个,傻B。

     每天早上,赵学文早早起床,跟父母要五毛钱,上初中的孩子,父母会给多一些钱。

    他背起书包,离开家里。

    看上去就如一个普通的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可是,当他离开家,来到政府后墙外,他会故意将扣得严密的衣服领子拉开,本来好好背着的书包,他会顶在脑袋上。

    本来去学校有条好好的笔直的大马路,他偏不走,他要选择爬在政府后面果园墙上走。

     他会对小姑娘吹口哨了。

    他会跟一群孩子出去打群架了,甚至,每次打架,他还是头头。

    他带着一群人,把政府果园看院子的大黄狗,给炖了吃了。

    他将学校所有教师停放在自行车棚的气门芯都拔了,他跟几个坏孩子,偷看澡堂里的女洗部,结果被一群大妈追打。

    回家再给高橘子打。

     当然,这一切不足以证明赵学文是学坏了,相反,赵学军觉得,哥哥这样才活的像个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就像上辈子,他就是一个政府机关办事员的儿子,家里贫寒,看着胆大,其实内里怯懦。

    他的耳边听到的打击多了些。

    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即便是想去尝试做任何事情,也被家里的现状拖的不敢迈出一步。

    爸妈总是吵架,母亲隔三差五的回娘家。

    如果他不伸手,不承担,那么两个弟弟就要挨饿。

     这一辈子,父亲根本没跟奶奶提起那三千块的事儿,妈妈在这个问题上是安全的。

    再有,他是广场的枪王,父亲是有着光明前途的政府办公室主任,从社会,到学校,他交的朋友都是政府那群高干子弟,有了事,自然有人担着。

    他没有去体校,由于家里的环境,他的成绩一直是年纪拔尖的。

    成绩好,父母爱着,老师宠着。

    他爱读书,尤其是爱读一些外国小说,《基督山伯爵》《双城记》《猎鹿人》等等。

    书读多了,就会思考了,于是他便就有了一些与别人不同的对这个世界的触觉与想法。

    他周围慢慢聚了一帮朋友。

    自严打之后,老一辈子的痞子都开始修养身心,有的是吓破了胆子。

    于是,这群站在六十年代尾巴的青少年,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有那个癫狂时代的印记,如此,作为代表人物,赵学文与那群孩子就迈出了在这个小城走向青春的第一步,开始不屑。

     赵学军在内心世界,用一句话来形容大哥的转变:日子好了,闲的蛋疼。

    当然,在他内心世界还有一层感悟:只有日子好了,才有权利闲的蛋疼。

     二哥出走后,在第三天被人抓了回来,还是记忆里的那个老地点,还是那群倒霉孩子。

    这次出走,将赵学兵的人生推向了高峰。

    那天他被派出所送回来,父亲脱去皮带,将他吊在房梁上准备抽。

    皮带没挥起来,家里冲出两个人。

    奶奶举着拐棍先把赵建国抡了一顿,说的话那是红楼梦的原版:你要敢打他,就先打死我!看样子,天下的老祖宗都是一样的。

    赵学军搂住爸爸的腰,一声不吭。

    已经吓破胆的赵学兵先熊了,他尿了裤子,后来……又拉裤子上了。

    那大山上,就是一口凉水就一口面粉,不拉稀才怪呢。

     自从二哥回来,失而复得的父母看上去是恨不得他死了,其实,只要每天赵二上学,爸爸就会悄悄的跟在后面,等到放学的时候,又悄悄跟在后面,看着他玩,看着他跟一群孩子吹自己的探险记。

    如果赵建国忙,高橘子也会放下单位的事情,悄悄的跟着二哥。

    为了这个儿子,高橘子把工会的工作调动到了工艺品厂,等到赵学军知道母亲调动的事情,一切已经是定然,无法挽回。

    用的依旧是那个老理由,工作清闲,多拿十块钱。

    这一辈子,赵学军终于知道,都是因为这个离家出走的二哥,母亲才选择了那个可以随意迟到,早退,无关紧要的小单位。

     “军军,这是跟奶奶去那里呢?”邻居的阿姨,亲切的跟蹬着三轮车的赵学军打招呼。

     “阿姨,我跟我奶奶去听书。

    ”赵学军停下车,有礼貌的打完招呼,骑着三轮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