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0章

首页
    问了两句王爷的情况,把收拾好的衣物吃食递过去,也不敢问圣驾如何连宫里的娘娘们都不敢多问一句,她又怎么敢窥视帝踪。

     苏培盛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裹上了马,看着元福还跟着他出了府门,蹲在门口送他,心里还有些高兴,心说他不亏伺候了这小祖宗不少时候,元福还是有良心的嘛! 于是在马上冲着元福笑眯眯拱了拱手,一夹马腹离开了。

     李盛蹲在门口看着苏培盛离去的背影,心里有些阴暗地想到,还不如就叫康熙这么噶了呢。

     康熙最后这几年,说实在话,是真干得不怎么样. 当年他亲征准葛尔,开拓外疆调整政令安定天下,是何等地意气风发? 可是现在呢? 就像是所有走进暮年的老人一样,康熙不想折腾了,他只想在最后的一段日子里保住这天下太平的表象,全了自己的生前身后名。

     至于面子底下是何等的千疮百孔污糟烂泥,他管不了,也不想管了。

     对此,胤禛私底下跟十三在一块儿说话的时候,便颇有微词。

     “皇阿玛居然说,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即有一弊,古人云多事不如少事,正此意也。

    ” 这也是当皇帝的人能说的话? 胤禛对此很不赞同,夜里跟元福在外面乘凉看星星的时候说起来,甚至有些义愤填膺。

     “人不主动生事,可事无一日不新,这些事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不趁着事态轻小的时候处理了,往后只会越来越严重。

    ” 李盛当时就趴在他旁边的另一个躺椅上,闻言顶了顶他的手心表示支持。

     康熙年间后期的矛盾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首先就是满汉之间的矛盾,遇到朝中大事,往往是“满洲大臣一议,汉大臣一议”,不同的政见代表了不同的政治站位,有时候,明知道对方的说法就是正确的,可是还是要争斗驳斥对方。

     康熙这两年又爱和稀泥,有时候一闹大了吵起来,那真是跟菜市场也没啥区别,李盛看了一回就懒得看了,一开始是就事论事,后来就开始人身攻击,你侄子翘班出去跑马,他儿子敲诈勒索官员,反正就是那一套。

     除了这些,朝中弊病还有很多,比如,附加税火耗。

     “火耗”指的是在赋税正项之外加征的税额,说白了,就是在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