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这般分开,又重新为人兼并。
青天白日下,相似的事在这片土地上重复上演了近千年。
有抱负的明君和守正不阿的官吏终归是少数,百年后还会有秦?Q观和方清露么?
唐笙并不知晓。
太久远的她看不到,她能做好的只有眼下的事了――起码在秦?Q观大权在握时,百姓能过上比维系温饱更美满的日子。
这样便足够了。
*
“唐大人又下乡了?”
沈长卿身形浸于斑驳竹影的竹影间,一身宽袍被风吹动。
她端坐于青花瓷凳上,抚着琴,广袖灌风,颇有仙风道骨。
“是。
”亲信远远立着,回话声极低,生怕打搅她的兴致。
“禁军这几日已撤出辽东了,依照总督的意思,抚恤都发出去了。
”亲信禀报起了新得的消息,“不过,冯大人的却被退回了。
”
“冯鸣么,坠下城楼死去的镇抚?”沈长卿拨动琴弦。
“回大人话,正是。
”
“难得,已经发出去的抚恤还有退回的。
”
“禁军都统治军严明,眼底是容不得沙的。
”亲信道,“更何况是发往京畿的,如今的京兆尹姓方。
”
抚恤没被地方官员私吞,还得以发回,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没寻找到阵亡将士的亲属,二是阵亡将士已无亲属。
冯鸣一家也算是官宦世家,不该寻不着人。
“他家人都离世了么。
”
“其妻听闻他的死讯殉情了,两个孩童亦随她去了。
”亲信答,“据说亦有官员奏报,为她申请烈女坊,赞颂她的气节了。
”
“何时殉情的?”
“这个不知,大概已经下葬了。
”
沈长卿拨弦的指尖顿住了。
北境距京有一千四百余里,即便是陛下,收到消息至少也要三日。
依照习俗,人死后停尸也要三日,细算起来,时间有些对不上。
“此事有蹊跷。
”沈长卿垂手置于膝头,透过竹林间的罅隙看向亲信,“禁军只值守了三日,四千余人也就死伤了八百人,他这样的职位,祖辈又有功勋,不至于死得这样离奇。
”
“这世上无奇不有,巧合也有可能的。
”
“你翻阅过《烈女传》么。
”沈长卿开蒙时未用《三字经》和《千字文》,沈老太傅另辟蹊径,强迫她读《烈女传》,那些个吃女人的事迹,她记忆犹新。
“不曾。
”亲信有些尴尬,他是男子,是不必读这些的。
“若她是‘烈女’,在育有儿女的情形下,会轻易殉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