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植物保护园区,禁止非科研人员进入。
而如果有不知情的人靠近这里,会惊异的发现,这块占地面积极大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并不想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原始而荒芜,反而极为高科技地面上一座科研基地拔地而起,机械中控、电子天眼、智能机器人安保,一切都井然有条。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学生,脖子上挂着工卡,“滴”的一声刷开了电子门。
他的身形清瘦,背脊挺直,相貌极其出色,鼻梁上架着一副的金丝眼镜,衬衫虽然看得出来不是新的,但是依然干净熨帖,斯文清隽。
他走进电梯,按下了负6层的按钮。
是的,这栋科研基地不仅有着地面上的几层楼,更重要、也更为隐秘的是深埋在地下的实验室。
电梯到达六楼,他走进实验室,一个白净微胖的男生看清楚来人,笑着说道:“远尘快来,你提出来的无光合作用无有机质培育幼苗的数据出来了。
”
闻远尘眼睛一亮,连忙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样本。
科学家们有着比普通人更灵敏的嗅觉,当普通人还在肆意挥霍资源的时候,科学家们早已经发现地球上仅存资源已经不足以维持人类的需求。
这个世界像是被一个庞然大物汲取着养分,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衰败。
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课题:等地球资源逐渐枯竭,人类能否用科技的力量,在外太空寻找一处可以容纳人类生存的星球。
外太空的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赖以生存的阳光、水源、土壤、空气都需要人工合成。
所以实验室的核心建造在地底,模拟没有阳光的情况。
从负1层到负10层,整座基地像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可循环生态系统,在全封闭式的人工环境下,有自我循环的大气、各类动植物养殖和标本,甚至还有按照地球生物群落设计的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