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首页
    就在这时,曹国公李景隆道:“圣上,臣请奏。

    ” 黄子澄微微侧目,循着声音注意到了李景隆,他对李景隆是很有好感的。

     李景隆出身大将之家,父亲曹国公李文忠是太祖麾下一员得力干将,乃开国大将,虎父无犬子,李景隆自己也常修兵法。

    偏偏是这样一个名将之后,李景隆竟然还饱读诗书,文采风流! 文武全才,也不过如此。

     关键是,很多老将都主张娘里娘气、不痛不痒的拖沓“推恩法”,李景隆却支持“削藩”。

    这简直是在支持黄子澄自己的主张,雪中送炭的力挺。

     由是,黄子澄越看李景隆,越是顺眼。

    只见李景隆身材颀长,玉树临风。

    景隆的身份虽是武将,但完全不像有些武将一样邋里邋遢、一脸是毛……比如魏国公徐家那俩人,徐辉祖简直是个农民,徐增寿简直是个暴富的土财主。

     而景隆边幅修剪得干净,衣着得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须发整齐,整个人给人干净整洁的感觉,看着十分舒服。

    他举止也很雍容儒雅,风度翩翩,这才是皇家贵胄的范。

     这时圣上的声音道:“曹国公但说无妨。

    ” 李景隆不慌不忙,从容自若地抱拳一礼,“圣上,那高阳王一身力气不假,可是只有匹夫之勇,有勇无谋,何足为惧?高阳王便是能以一敌百,又能敌控弦百万?” 景隆稍缓一口气,又道:“魏国公是不是太夸大其词了?纵观今古,能运筹帷幄、能率领大军的名将,有几个是靠匹夫之勇,亲自上阵冲杀的?” 好!说得好!黄子澄听到这里,差点喊出声来。

     终于有人说了明白话!如此一来,放走一个有勇无谋的郡王,黄子澄那天没吭声,又有什么过错?所谓社稷大臣,忧天下、掌大政,哪里能对每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也面面俱到? 黄子澄沉下心一想又认定:李景隆的这番话,圣上一定能听进去。

     黄子澄常伴君左右,还是比较了解圣上的。

    当今圣上,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