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年间,乃是圣公会所建,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出过不少名人。
妈妈第一天亲自送我入学时,同我讲,有一天我也会出现在闪亮的名人簿上。
但在那之前,我有一个从该校毕业后进入哈佛就读的姐姐率先进入了学院的著名校友册。
她的名字叫Laura钱永靓。
我和她是同父异母的姊妹。
1994年夏天,当我前往英国读建筑史硕士时,她作为著名校友的头衔已经多到让学院校友会不知道该用哪一个。
那些头衔从家族集团高管到妇女商会副会长再到著名慈善机构创始人。
而无论那些头衔怎么变更,都不会舍弃G城地产大亨的第三个孩子,第二个女儿这一项。
很久以前,永靓姐是我追逐的对象。
我以为我会跟她一样,去美国最好的商学院念书,在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行实习,被G城报纸争相报道品学兼优、相貌秀丽,回到家族集团就可担当大任……
但,1988年被绑架彻底改变了我。
死里逃生后,我不再想追寻钱永靓的人生路径了。
我想找到我自己的。
1919年,我在G大读经济学一年级,与救命恩人钟警官的儿子Justin钟加廷因为一张罚单重逢。
我就此陷入人生第一段热恋。
除却一晃而过的心动,朦胧模糊的情愫,我在这段爱恋里第一次体会到文学名著和文艺片里所描绘的情-欲。
情-欲之下,是我自己的另一面被挖掘出来。
情-欲之外,是我看到我与钟加廷终无可能。
钟加廷对此的理解与我不同。
但我也不信如果没有我,钟加廷就不会进入娱乐圈。
G城纸醉金迷,没有人不想出人头地。
从穿花衬衫的古惑仔到穿青衣警服的钟sir,钟加廷身上最不缺的就是大湾区精神。
所以当1995年年初,我从伦敦回G城,在出租车里看到钟加廷的海报挂到时代广场,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我们分手那天,我就相信我们定会再度重逢。
不是因为钟加廷说的那个原因,我觉得会是在什么剪彩仪式上。
亨利好像对钟加廷的事尤其好奇,他暗示了好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