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2章

首页
    鉴于艾琳娜是他们名义上的老板爱德华的妹妹,经常在戏剧开演前来看彩排,大家对她都十分亲切,她也不在自己人面前掩饰自己是《灰姑娘》的剧作家和《鸦羽之宅》的改编者,现在,又多了一部《怀特的故事》。

     “确实,”威廉也点点头,“我听说当扮演教士的演员上台谢幕的时候,还有观众情绪激动地喊着,‘你才应该去教堂底下赎罪’……如果艾伦先生与艾琳娜小姐合作的话,这部亡灵戏剧一定很吸引人。

    ” 说起来,虽然在故事里教士站在了吸血鬼的对立面,但为了不引起裁判所和神职人员的反感和注意,艾琳娜特地将教士的人设修改得柔和了一些,即便将怀特压在教堂底下,也是有理有据,再加上吸血鬼的扮相确实让人害怕,大部分观众都表示能够理解教士的立场。

     如果写成真正的、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法海,恐怕戏剧开演第二天,神职人员们就要上门来抗议了。

     “嘿,你还在外面站着做什么呢?”正当威廉两人聊得开心的时候,恐怖屋的前台亡灵走了过来,“又一批游客来了,赶紧回来,本来亡灵就不够。

    ” 眼看着前台以一种“是不是你带坏了他”的目光看过来,威廉忙端出乖巧的笑脸。

     “你怎么来了?你很闲吗?”前台没好声气地问道,“你不用去演戏了?那敢情好,我这里正缺亡灵呢,外面有一堆游客询问相关事宜,你去解答他们的疑问吧。

    ” 按理来说,随着社交季的到来,贵族们通常应该更倾向于出入那些适合聊天和展示风度的社交场合,像恐怖屋这种地方显然不在其中。

    但是,谁也没想到,上周的《斯特兰德报》刊登了一篇介绍“恐怖屋效应”的文章,直接扭转了这一局面。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刚刚回到伦敦,准备参与社交季的贵族绅士。

    他讲述了自己与一位并不特别中意的淑女去了一次恐怖屋的经历。

    本以为这不过是一次寻常的冒险,但令他意外的是,那份因恐惧而加速的心跳,竟然让他对那位淑女产生了微妙的好感。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他询问其他曾陪同淑女前往恐怖屋的朋友时,发现大多数男士都在恐惧中对同行的女士们心动不已。

    而当他请自己的妹妹私下询问那些淑女时,得到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

     是以,他得出结论,恐惧似乎能够激发人们对身边异性的情感,甚至可能让一段原本平淡的关系迸发出火花。

    因此他建议,若是有心追求某位淑女,不妨大胆地邀请她去一次恐怖屋推荐观光路线。

     不过,他也幽默地提醒大家,最好不要一次约两位以上的淑女同行,“否则你可能会对她们同时心动,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 虽然这篇文章只总结了作者和他身边人的经历,却因这经历贴近生活显得极具说服力。

    一时之间,恐怖屋成了新晋的热门社交地点,游客数量激增。

     由于恐怖屋为了保证游客的体验,每次接待的人数都受到严格限制。

    因此,许多未能提前预约的客人们只能另觅去处,纷纷涌向了《鸦羽之宅》和“鬼魂之旅”等其他热门恐怖体验项目。

     由于该类项目都由亡灵们来扮演,这让城里的亡灵们忙得不可开交,甚至不得不临时从乡下召集隐居的亡灵们前来支援。

     那些隐居乡下的亡灵,原本因为无法获取足够的恐惧值来维持人类形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