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梨笙第一反应就是不大相信:“从未听我爹说过这种事,会不会是你搞错了?且杜家与我们温家关系极为浅淡,逢年过节也不会送礼来往的那种。
”
贺祝元却说:“我不可能搞错,去年有段时间我手头拮据,正好见杜家再找人,他们布施缺人手,一个时辰二十文钱,我便立即去了,从布施到结束用了半个时辰,才赚了十文所以我记得很清楚,当日把粥桶等东西收拾好之后,我正打算出去就偶然撞见郡守大人与杜家家主的对话。
”
“杜家人问温大人何时才能停止此事,温大人说再等段时日。
由于每年温大人都要花费一大笔银来救济城中的贫灾之人,却要顶着杜家的名义,哪怕他自己被万人唾骂误会也无所谓,杜家便规劝温大人不若以自己的名义布施算了,但被温大人否决。
”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温大人就是要杜家来顶替这个名施善,于是沂关郡内人人不知温大人实际上并非贪官,反而是一心救济百姓的好官。
”贺祝元低低说道:“当时得知这件事之后,我很想立马去昭告沂关郡的所有人,但后来一想,既然温大人都选择隐瞒的事,那想必也是不能说的隐情,所以一直将此事藏在心中。
”
温梨笙眼睛直愣愣的,面上都没什么表情了。
记不得是几岁开始,好像是记事之后吧,温梨笙总是在周围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她爹是贪官,是靠着在奚京攀得关系才得来了这个肥差,说他罔顾律法,助纣为虐,枉为沂关郡之郡守。
温梨笙总是不愿意相信的,她觉得她爹这样的人,压根就不可能是他们口中所说的昏官,他整日忙于官署,这些年来凡是周遭有水灾旱灾的,他总是尽心尽力的处理。
但是相信是一码事,是不是真的又是另一码事。
温梨笙想起自打小时候,只要她上街出门,他爹就会特地叮嘱她打扮得华丽些,穿金戴银的,简直就想个行走的金元宝似的,整个沂关郡就找不出第二个像她这么张扬的人。
逐渐的,温浦长是个贪官的说法仿佛也坐实。
然而现在回想起来,这极有可能是她爹故意为之,为的就是要给人制造出一种他就是大贪官的假象。
所以城中的人辱骂得越厉害,就越如他所愿。
她心想着难怪前世到了最后,温梨笙劝他卷铺盖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