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部尚书徐瑞麒苦笑:“这苏清河不提银两则已,一提就是狮子大开口啊!”
作为整个大铭的财政管家,各部都向他伸手要钱。
行军粮草、设施修缮、赈灾重建……桩桩件件,哪个不需要花销?一口气讨要22万两白银,当他户部是挖不完的金山银矿?
勤俭持家的徐尚书,感到一阵深深的肉痛,不由将目光投向龙座上的皇帝,希望他能给苏晏的拨银申请打个对折、再对折。
咱们这位皇爷,一向崇尚质朴,不盖行宫、不选秀女、不爱游乐,每年入冬之前,还要求后妃宫人给边关军士缝制寒衣,以号召天下妇女支援边关。
他是当家知道柴米贵,应该不会轻易答应的吧?
谁料景隆帝略一思索,便说道:“财政拨银,该省的要省,该花的要花。
朕看这些账,一笔笔都算得清清楚楚,确实省不得,就按数拨给。
”
徐尚书习惯性地开始哭穷:“眼下将近年末,财政该支出的都支出得差不多了,实难一下子拿出22万两银。
若是透支,来年便要加税……”
景隆帝不为所动:“户部的底子,朕心里清楚。
国库年收入白银400万两有余,若是加上粮食布帛之类,足抵2000万两不止,如何就拿不出这区区22万两白银?徐尚书,你是抠门抠惯了,要真舍不得,就去朕的内帑取这笔钱。
”
内帑就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给后宫发月例、给官员打赏……包括皇帝和皇子、公主日常开销的钱,都从这里来。
倘若国家建设,还需要动用皇帝的私库,简直是往财政大臣脸上扇耳光。
徐尚书惊觉风头不对,当即改口道:“出得,出得!况且这22万两白银,又不是一口气付清,可以随工期分批下拨。
”
他边说,边理清了思路:对呀,工期长着呢,按苏十二这种犁庭扫穴的搞法,没个三年五载哪能竟全功。
我为什么要跟皇爷唱反调,嫌头上乌纱帽戴得太牢靠?
景隆帝颔首表示同意,瞥了太子一眼。
太子读懂了父皇眼神中的含义――看到了?得对六部事务了如指掌,才不会被这些成精的官员忽悠,儿子,好好跟你爹学着。
以后让你读什么,记什么,你就好好读,好好记,别再偷懒了。
朱贺霖心悦诚服地狂点头。
他也不想偷懒的呀,故而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