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3章

首页
    皇帝一页一页认真翻阅完毕,有些意外,抬眼看他:“你这何止揪出了冯去恶的党羽,是把锦衣卫上上下下筛了个遍啊!百户以上一百余人,分上中下三等做了点评,比考核官员业绩的京察还仔细。

    怎么,想替朕给锦衣卫换一套新班子?” 苏晏知道这般举一反三的做法,其实正中皇帝下怀,皇帝心底指不定多满意他闻弦歌而知雅意,只是表面工夫还要做足,便恭声禀道:“是臣多事了。

    但冯去恶经营锦衣卫多年,根深蒂固,若不如此彻底梳理,顽瘤难以尽除。

    臣想着,摘一个是摘,摘一串也是摘,不如借此机会,把虫蛀的坏瓜全部摘干净。

     至于调查的结果,臣自信尚能做到持论公允,不偏不倚,所有评点皆有据可查,皇爷可以再看看臣带来的佐证。

    另外在大理寺内,还有十几箱的资料,欢迎任何一位有异议的大人前来调档查底。

    ” 皇帝扬了扬奏折:“光看这份奏折,便知你是花了大心思,下了大力气的。

    你带来的东西都先留下,朕会命司礼监逐一梳理,列出条目给朕看,该擢升的擢升,该贬斥的贬斥,该问斩的问斩。

    锦衣卫浑浊多年,是该好好涤清一番了。

    ” 苏晏听皇帝一个字不提朝会和内阁,便知他是想亲自敲定新的锦衣卫官员名单,好将这柄利剑紧握在手。

     不知在这场激浊扬清的洗牌运动中,皇帝对沈柒又会有何新安排?应该不会低估了他的功劳吧?苏晏思忖着,该怎么不露声色地替自己的兄弟邀功请赏。

     自从见过沈柒的背伤,那副惨不忍睹的画面时而在眼前晃过。

    那样严重的外伤,皮肉尽脱,哪怕治疗得当,豫王送的秘药再灵验,伤势恢复得再好,也会留下极严重的疤痕,弄不好还会一辈子折损他的身手与体质。

    每次想起这些,苏晏的心底都涌起负疚和感动,总想在其他方面好好补偿他一番。

     但苏晏也知道景隆帝拥有那些城府深沉的帝王的共同点,心思缜密的另一面,就是重虑多疑。

    所以这份奖赏他不能明着讨要,以免让皇帝以为他与沈柒之间,除了道义之外还有什么私情或利益牵扯,反而影响了沈柒的前途。

     思绪在顷刻间百千转后,苏晏叹道:“诏狱刑罚太过酷重,审案时容易屈打成招。

    尤其是‘剥皮、断脊、油煎、梳洗’之流,惨毒难言,有违天道。

    臣斗胆,请陛下酌情轻之。

    ” 皇帝微怔,似乎参透了他悲天悯人的心境,觉得所言极有道理,颔首道:“你说得对。

    看卓岐那一身伤,便知狱刑之烈。

    今后诏狱十八刑,只留拶指、夹棍、杖刑等轻刑,其余当废。

    说到‘梳洗’,那个叫沈柒的锦衣卫千户,眼下如何了?” 苏晏正想回答“他卧床养伤一个月,性命无碍,伤势好转,想来再过一两个月便能起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