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平于行政上素有长才,只花了一个晚上,便把所有公文卷宗看了一遍,第二天听完早课,到大雄宝殿向方丈学习易筋经。
易筋经虽有正本,向不外传。
只有口授。
方丈有病在身,说话已开始有些吃力,但了平资质甚佳,总能举一反三,不必方丈多费口舌,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便将今日进度学得差不多了,方丈对他点头微笑,甚是嘉许。
一个多月过去,了平想,这个月虽然忙碌,但总得来说还算稳当。
觉观首座不仅没刁难他。
反倒颇为礼遇。
都说正俗之争不可开交,如今看来似乎也没想象中激烈,想来方丈虽然流放觉如,但让俗僧当上正语堂住持,也算处置公平,消弥了双方怨气。
忽然响起敲门,了平问道:“谁?进来。
”
一名僧人走入说道:“是佛都居民送来的请愿书,关于挖井的事。
”
了平道:“挖井是工事,工事是归地藏院正思堂管的,怎会找上我?”
那僧人道:“这事不是这么简单,那是佛都居民的请愿。
”
原来这数十年来,佛都日渐兴旺,居民越来越多,规模也越见膨胀。
都内水井有限,一些边缘地带便无井可用,得走上一大段路方能取水,甚是不便。
这些地方又多是贫困居民,无地可挖井,半年前便向少林寺求助。
觉生方丈本着慈悲为怀,允诺为他们挖井,正思堂派人勘查,连地已在觉如离开之前买下。
了平道:“既然地都买下了,怎么不开工?挖个井是要花多少时日?”
僧人道:“当初居民上求方丈,这事不知该谁管,便是正语堂接下。
地虽买了,还要住持你发个公文通知正思堂开工。
”
了平说道:“这简单,发个公文便是。
”他当下写了公文,要正思堂开工。
隔天,他前往大雄宝殿修习易筋经,临走前,方丈忽然问起佛都水井之事,了平心中一惊,忙道:“已经在处理了。
”
方丈道:“天下之大,贫困老弱者众,少林寺能做的不多,若连近在咫尺的佛都都照顾不好,又怎能恩泽广被,兼善天下。
”
方丈这一催促,了平便急了,回到正语堂,见一封公文,原来是正思堂发来的,他拆开一看,上面写着:“经查前文已覆,谨请以覆文再回,确认无误后,方能照函办理。
”
了平这一看可胡涂了,这事哪曾发过什么公文?他走出堂门,环顾四周,恰好见到明不详,便喊了过来,把公文拿给明不详看,问道:“这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