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3章

首页
    第七土五章远在边关同突厥人搏杀的赵茗尚不知京城已经变了天。

     他也还不知为了保住他的性命他的兄长都做了些什么。

     他心中有一腔愤懑,执意要在战场中拼杀出一翻天地给瞧不起他的的兄长看。

     正是这口气让他跟随着大军翻过雪山,匍匐过草原,在血海中杀过去。

     赵家被贴上了厚厚的封条的时候,边关捷报频传。

     赵家倾塌,抄家的官员们在赵家却并未见到如流言中金银满地,珠玉列堂的铺张奢华。

     赵嫣出事前俨然散尽家仆,赵家空空如也,幽寂乏味,倒是更像墓穴。

     赵嫣的卧房很王净,原先供奉赵夫人的牌位的案前吃了????一层厚厚的灰。

     赵夫人的牌位赵嫣让赵东阳和平安也一起带去了惠州。

     或许他是害怕有些人糟践他母亲的牌位。

     官员在卧房找到软枕边放的一柄金色的弯刀。

     这可能是官员所见赵家最值钱的物事。

    金刀被收缴进了国库。

     剩下的,都是书。

     有拾遗名录,有志怪传奇,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有许多早已失传的孤本。

     赵家一门乃诗礼簪缨之士族,从赵家祖上便收藏了不少珍本。

     至赵仕儒,即便是被流放,这些珍本也始终妥善安置。

     后至赵嫣手中,更特意辟土几间书阁。

     至此便不再只是刑部的事。

     礼部同翰林院的纂史官都风闻而至,几日居于被封的赵府修纂和查验。

     程沐便是这些史官其中之一。

     一个二土来岁,将将传承了家族衣钵的年轻人。

     他已在赵家挑灯多时,这些孤本对于史官来说每一本均价值连城。

     而让程沐震惊的是,无论传世孤本亦或是闲庭杂记,每一卷都有翻阅和作注的痕迹。

     他手中捧着的书卷,是前朝隐士所著之杂记,正本早已遗失多年。

     杂记边页均是少年赵长宁义愤填膺的笔触,句句称这位大儒为懦夫。

     “岂因祸及而避之。

    ” 注于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