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7章

首页
    直接从渔民手里收购生蚝,可以获得第一手的鲜货,还能让渔民赚到更多的钱。

     秋华年在信里大概提点了一下,让王引智多关注海津镇的渔民,多从书里和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口中找一些实用的渔业技巧,免费传授给更多的渔民。

     古代信息闭塞,底层人民又大多不识字,很多好的知识根本无法惠及大众,王引智作为官员才有力量推行这些。

     这样海津镇渔民的日子好过了,王引智在海津镇民间也会获得很高的声望。

     当然,秋华年不忘提醒他把各种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整理成书。

     大庄子上安排妥当后,秋华年又去了皇庄旁的小庄子。

     小庄子其实不用他操太多心,这块地原本属于皇庄,佃户们也曾经是皇庄的佃户,还有皇庄的管事时不时过来查验,根本没人敢偷懒耍滑头。

     哪怕秋华年一直不去,也能稳定按照他的吩咐运行。

     秋华年让人给卫栎和卫婆婆以及丙七丙八收拾出两个挨在一起的小院落,把他们亲自送到了小庄子上。

     小庄子上三十亩地除去盖房子的地方,二十亩是棉花,三亩是试种的甜菜,还有两亩种了秋华年走前吩咐下去的树苗。

     树苗种植区,这里已经移栽了许多性状优良的大葡萄树、苹果树和石榴树,每棵树旁都有人在忙碌检查情况。

     移栽来的大树旁边的区域,则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到人小腿高的小树苗。

     秋华年看了眼最近的大葡萄树枝条上那一个个被油纸包起来的“泥团”,满意地点了点头。

     背靠皇庄的好处就是,他只要说一句需要一批擅长果树种植的人才,不用操任何心,就能找到最好的。

     “育苗情况如何了?”秋华年问。

     被他选中的老农满脸涨红地说,“第一批树苗已经割下来种进地里了,十个里面能活八九个!” “第二批也快要好了,马上就到夏天了,今年一共能弄两批,各种树苗加起来有上千株!” 老农过于激动,连尊称都忘了,一旁陪同的皇庄管事田稷想提醒,秋华年摆了摆手示意不必。

     “我记得当初给你们说育苗方法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