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1章

首页
    半年不见,如棠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身姿拔高了一截,穿着银红色的夹袄,青绿色滚金线的百迭裙,乌黑的发髻上插了几枝含苞欲放的桃花。

     郑意晚说,他们给如棠请了一位女先生,教如棠一些简单的文字,还有记账与女红。

     比起诗书,如棠对算术更感兴趣,央求爹娘给她买了一本裕朝流传最广的算学典籍《算经》,可惜读不太懂,很是沮丧。

     秋华年听如棠这么说着,心头一动,有了些想法。

     得知苏信白打算办一个收实用书稿的书坊后,秋华年也想写一些书,一来赚钱补贴家用,二来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迹。

     农书关系到万千农人的收益,没有确定的数据,秋华年不敢托大乱写,一本农书想成书需要很长时间,其他种类的书籍,秋华年之前一直没定下写什么。

     他上辈子是个理科生,做了自媒体博主后,练出了想点子和写文案的本事,但要写古代那种字字珠玑、引经用典的美文还是太难了。

     听如棠说完学算术的事,秋华年找到了合适的赛道,还有什么比简单易懂的启蒙类数学书籍更实用、更适合他写呢? 在以经文典籍为尊的古代,读书人的算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人不用算盘算个两位数以上的加减法都捉襟见肘,九九和春生被秋华年抽空培养了一年,算术水平在同龄人中已经傲视群雄。

     如果有合适的启蒙类数学书,不但能提高大众的数学平均水平,还能方便真正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入门。

    学会简单的有了基础,再去研读深奥的术学典籍,事半功倍。

     “《算经》对初学者太难了,不过如棠别放弃,等一阵子我送你本书,绝对能看得懂学得会。

    ” 如棠高兴地问,“是叫什么名字?我下午就让爹娘给我买。

    ” “别急,书还没印呢,一旦印出来我第一时间送给如棠。

    ” 秋华年暗自腹诽,何止是没印出来,这书连一个字都没写,出书的书坊的名字也没定呢。

     吃饭中途,秋华年提起要雇一位车夫的事,说了自己的要求。

     其他两家人是做生意的,常年雇人做工,对府城怎么雇人都很有心得,给秋华年出起主意。

     “华哥儿你用车的时间固定,像我们雇伙计一样,叫他早上来晚上走,管中午一顿饭就行,不用在家里住着。

    杜公子和他族弟平常不在家,宅子里住一个车夫也不安全。

    ” 秋华年正有此意,“我还想雇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内容